金秋时节,又一个新学年的开始。四川省西昌市六中学生王萌赶到学校报名,家庭经济状况较困难的他申请了免费教科书和每月50元的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王萌的家人欣慰地说:“现在政策好了,孩子上学的经济负担也轻多了。”这样的好政策,来自于国家财政对教育事业投入力度的加大。自今年起,我国开始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从制度上保证农村孩子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今年首先在西部地区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已有近4900万农村中小学生受益,平均每名小学生减负140元,初中生减负180元。(2006年9月28日星期四《人民日报》我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以人为本,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沐公共财政阳光,这话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了,让老百姓感到温暖。尤其是政府在教育方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我国农村4900万的中小学生受益,确实让群众高兴。因为,这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建设与发展的选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联合器”、“助推器”,充分体现了政府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为民办实事满腔热忱。
据悉,国家财政部表示,明年中部、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除学杂费,全国近1﹒5亿名中小学生受益;同时,财政还将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和资金投入新机制。这就更让人倍觉温馨!
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存在着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建设与发展还相当不平衡,贫富差别比较明显,少部分人富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线上,矛盾比较突出,很容易产生不利于稳定的事件发生,所以,推进服务均等化就能缓解矛盾、缩小差别,就能提高和增强人们的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沐浴社会主义的阳光。
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让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看到了信心和一种力量。人们感受到这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合器”,是建立和谐社会的“联合器”。
由此可见,党和政府亲民之举越来越凸显,关心群众,体察民情,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扑面而来,荡漾在祖国大地上,让社会更加和谐。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公平、公正、平等,有利于让更多的困难群体获得更多的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