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时期的刘伯承(资料图)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白瑞雪、周之江、朱鸿亮)从长征路上走来的刘伯承、贺龙、罗荣桓等,在红军长征胜利19年后,成了共和国的元帅。
半个多世纪后,当他们的子女一次次踏上那条长征路,记忆中父辈的长征,呈现出更为鲜活的一面。
刘伯承——歃血为盟结金兰;刘太行说,每次到大凉山,都像回家一样
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前夕,42岁的刘伯承被降为红5军团参谋长。1934年12月黎平会议后,他调回中革军委恢复红军总参谋长职务。
长征路上,刘伯承指挥先头部队创下了智取遵义城、巧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一系列战争奇迹。1935年5月,任红军先遣队司令员的刘伯承在率部经过彝区时,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得红军大队和平通过彝区,留下了一段千古美谈。
讲述·刘伯承之子刘太行,66岁
小时候我喜欢到朱老总家玩,听他讲红军怎么穿着国民党衣服、骗来几只小船巧渡金沙江。这应该是我最早听到的长征故事了,不过那时我并不知道导演“骗船”的就是父亲。
父亲关于长征的只言片语,都是当作笑谈来讲的——聂荣臻有个缴获来的法国造手电筒,父亲眼睛不好,总想借,但聂帅常常舍不得。后来,我在聂帅的回忆录中还真找到了一段他给父亲打手电筒的记录。
父亲几乎从不讲当年的战斗,甚至不爱看打仗的电影——他曾经目睹的流血牺牲太多了,一看死人心里就难受。我们追问父亲的长征经历时,他总是说,你们去看《回顾长征》吧。在1959年发表的这篇长文中,他对红军长征的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但唯独没有提他自己一个字。
退休以后,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地想要了解父亲的过去。但父亲已经去世多年,我只能选择一种最贴近历史的方式——把父亲走过的路都走一遍。于是,我到了雪山、草地,到了金沙江、大渡河,到了大凉山。
父亲在长征路上几经沉浮。长征前夕,“洋顾问”李德和“左”倾领导者剥夺了他的作战指挥权。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随左路军行动时,父亲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行径,又一次被撤销了总参谋长的职务。加上南昌起义后的失败,这几段曲折被他总结为:“三参总戎幕,一败两罢官”。
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的父亲,是很有用兵智慧的。进攻遵义前夕,先头部队从俘虏口中摸清了敌人守军的底细,决定化装成敌军诈城。“很好,一定要装得像,最好在夜间行动。”他连声称赞,并亲自检查部队化装。当晚,红军诈城成功,打了一个“便宜”仗。父亲生前总教育我说:“打仗没有取巧的,要把敌情和地形、气候、民情摸个清清楚楚。”
父亲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故事,已经成为传奇了,其实地下工作者在其中做了大量工作。自从1996年认识了小叶丹的后代以来,我已经5次去大凉山了。每次去那里,都像回家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