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道 图说新闻 内蒙风情 本网专稿 媒体精选 背景新闻
路经

呼和浩特市“村改城”国内领先

  浙江在线7月15日呼和浩特消息(特派记者 杨俊霞) “以前,这里就是农村,又脏又乱,现在可是跟花园一样了。” 7月15日上午,记者在山水新村内遇到了刚买菜回家的卫枝桃,热情的卫阿姨带着我和中国网络媒体内蒙行的同行们走进了她的家——一套精装修的三居室,聊起了山水新村这些年发生的变化。

  山水新村是麻花板村村民的住宅小区,麻花板村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兴安北路西,与城市近在咫尺,但在2005年之前,这个仅有1500多人的村子,从未享受过城市现代化生活所带来的便捷。卫阿姨一家四口曾经住在只有50平方的低矮平房里,一下大雨屋顶就会漏水;村里的土路垃圾遍地,没有公共厕所,这一住就是近30年。同样,这也是上几代麻花板人都经过的岁月。

  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呼和浩特城市框架也在不断拉大,一方面在扩大版图,另一方面在向内挖掘,整合再生城市资源。 2003年,呼和浩特市提出了“旧城改造计划”,决定利用6年的时间,投资170亿元,以更大的力度在主城区对城中村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按照规划,今后城中村将逐步改变为城市社区。目的是把呼和浩特市城区的面积,由当时的90平方公里扩展到160平方公里。

  图1:美丽的小区我的家

  图2:山水小区为业主提供安心的守护

  麻花板山水新村住宅小区就是呼和浩特市最具代表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占地380亩,改造总投资7.5亿元,总规划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可安置村民3250户。如今的麻花板村早已不见了过去低矮杂乱的平房和成堆的垃圾,取而代之的是56多栋错落有致的新楼房和花园式的小区环境。目前这里已有13000人入住。根据呼市出台的一项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每户居民能够免费得到人均45平方米的居住面积。而麻花板村平均每户村民在“城中村”改造后能够得到两套60平方米左右的新楼房,一套用于居住,一套用来出租。麻花板村党总支副书记成林说,“过去村民出租平房,现在出租楼房,收入比过去只多不少。”据了解,为了让所有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失去利益,村里成立了工贸公司,对村集体的资产进行评估量化,然后配股给村民,通过股份制的经营,获得利润后村民年底还可以得到分红。

  卫枝桃家这套100多平方米的精装修三居室,只需掏出4万多元,而如今周边地区的商品住宅价格每平方已达到2000多元。此外,政府还要掏腰包,为这些城中村里55周岁以上的男村民和50周岁以上的女村民建立了养老保险。2005年7月,市政府出台《呼和浩特市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今年1月和3月,市政府又分别出台了《呼和浩特市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医疗保险办法》和《呼和浩特市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就业培训管理办法》,解除了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紧紧毗邻的天府花园村民小区原是另一个城中村——府兴营村呼市新城区西北角,占地510亩,规划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据统计,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设规划区250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76个行政村,类似山水新村这样已改造和正在改造的城中村,目前还有37个。

  山水新村如今已经成了城市的黄金地段,昔日的农村已经变成繁华闹市,“昨天还是农民,一转眼,却住上了楼房,成了城里人。”离开土地的农民们,品尝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单元房、公共防盗门、电梯、物业公司……卫枝桃的好运同样降临到呼市周边16个城中村的15万农民身上,他们都是这场城市化进程中的受益者。

  一个个破旧杂乱的村庄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环境优美的现代居住社区。都市化的意义就是尽可能地使都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这样的都市才是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体系。

  【新闻背景】

  ●城中村,又名都市村庄,是原市区范围内,使用集体土地,并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农民聚集村落。

来源:浙江在线 时间:2007-07-31 22:12:01 作者:特派记者 杨俊霞 编辑:杨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