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两会特稿)把握时代主题顺应人民期待——十届全国政协工作综述
新华网北京2月24日电 调整节假日、取消春运客运票价上浮、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发展……
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即将召开之际,回眸十届政协走过的5年非凡历程,人们发现,从国家大事到百姓身边事,都闪动着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身影。
把握时代主题,顺应人民期待。5年来,十届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十届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人民政协事业迈上新台阶
“教育扶贫应该系统化”——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郝如玉几年前提出的设想,近年来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全国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建立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政协是个大家庭、大学校、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你可以发挥的作用很大。”回首5年来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这位无党派人士感叹不已。他的话,正是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的共同心声。
过去5年里,人民政协事业得到进一步重视。2006年3月,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成为新时期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掀开了人民政协工作的新篇章。
5年间,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颁布后的两年间,人民政协事业蓬勃发展: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增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睦到促进祖国统一和海外联谊工作,从政治协商到民主监督再到参政议政,十届政协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历史不会忘记。5年来,政协大会期间,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参加委员分组讨论等活动71场,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听取政协大会发言,参加小组讨论1300多人次。
5年里,全国政协举行了10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5次专题协商会,邀请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和政协委员面对面进行互动交流,增进沟通,增强理解,促进了有关问题的解决。
——历史不会忘记。5年里,围绕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实施和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政协委员们积极通过建议和批评履行民主监督职能。
监督法、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的出台和修改,离不开政协委员连续多年的鼓与呼,凝聚了许多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心血;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到经济体制改革,政协委员围绕大政方针提出了许多富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历史不会忘记。5年里,无论是来自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还是来自各族各界的代表性人士,2000多位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热情高涨,参政议政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这样一组数据,最有说服力:5年来,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共提交提案23076件,形成视察报告100多份,提出调研报告250多份,组织大会发言4000多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6600多篇。
广开言路,广纳群言。一件件提案,一份份建议,为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化作了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具体行动,推动着中国这艘航船乘风破浪、稳步前行。
矢志创新,锐意改革。十届政协加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人民政协事业进一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005年夏天,来自河南的舒安娜与其他98位全国政协委员一起,参加了十届全国政协组织的第一期委员集中学习研讨班。
“委员集中学习,这是十届政协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舒安娜委员说。两年多来,共有2131名政协委员参加了集中学习。
常委会议之后举办学习讲座、定期举办在京委员学习报告会……十届全国政协不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为切实提高委员参政议政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只是十届政协矢志创新的一个缩影。
“加强能源需求管理的政策措施建议”“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思路和建议”“如何建立健全居民收入分配监测体系”……
2月19日,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情况通气会上,政协提案委员会公布了许多承办单位提出的236个提案选题题目,供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撰写提案时参考。
“政协大会前公布提案参考题目,这是政协近年来为提高提案质量进行的一项创新。”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
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重要方式。建立提案审查立案、提案质量评价等一系列标准,推行分层次办理提案,创办《重要提案摘报》,政协大会期间举行提案办理工作情况通报会……十届政协积极创新提案工作方式,不断推进提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从加快金融领域改革开放到加快环渤海地区建设,从完善征地制度到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政协委员通过提案提出的许多意见和建议,受到决策机关的高度重视,体现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国家有关发展规划和部门工作中,为制定和修改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了重要参考。
专题协商会是十届全国政协完善和创新政治协商形式的一项重要探索。2005年围绕“十一五”规划,2006年围绕西部大开发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围绕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和国家软实力建设……十届政协连续3年召开5次专题协商会议,相关部委谈情况、讲问题,政协委员出点子、提建议。
主题集中、现场互动强、协商氛围浓——专题协商会正成为十届政协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的一种颇具特色的协商模式。
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建设——政协的各个专门委员会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经济委员会举办每半年一次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港澳台侨委员会积极为海外侨胞提供参政议政机会,5年来共邀请了29个国家的120位海外侨胞列席政协大会;外事委员会积极同具有一定影响的非政府组织、民间友好团体建立联系,拓展对外交往渠道……
而这一系列工作创新、制度创新都离不开理论创新——明确提出人民政协理论,注重政协理论研究和建设,成为十届政协工作的一大亮点。
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颁布、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成立等为契机,过去几年里,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不断深入,范围涉及人民政协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政协主要职能和自身建设、人民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等诸多方面。
让理论之树常青。伴随着人民政协理论基本框架和思想体系的初步确立,人民政协理论队伍的逐步形成,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的取得,人们相信,人民政协事业必将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迎来更多的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
以人为本,履职为民。十届政协以促进发展作为履职第一要务,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现场,为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石
这是许多人至今难以忘怀的一幕——
“3年来,我和我的同事先后深入13个省、自治区的革命老区的40多个县、40多个乡、50多个村和100多户贫困农民家庭调查研究……”
2006年3月8日下午4时许,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内,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正在进行。李永海委员走上讲台,就加快贫困老区发展作大会发言。平实、深情的叙说,感染了每一个人。现场一片静谧。
以人为本,履职为民。李永海委员只是诸多政协委员的一个典型。
过去5年,十届政协坚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履行职能的实践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的研究解决等情况,组织委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现场进行视察和调研。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5年来,全国政协共组织了112个视察团,有18位副主席65次带团视察,2816人次的常委和委员参加,形成106份视察报告。
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2007年就跑了20多个省区市进行调研。他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提出切实可行的高质量提案,就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否则很难见到政策的失误和群众的疾苦。”
调查研究既要广泛,也要深入。2004年,为了开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研,九三学社不仅请30个省级组织深入企业院所实地调研,而且还分别走访科技部、中科院等单位,邀请10多家企业和转制院所座谈,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还率队赴湖北、黑龙江等地进行深入调研,以此为基础产生的提案《关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建议》不仅得到了科技部的高度重视,其中许多建议还被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及其配套政策所吸纳和采用。
许多本职工作较为繁忙的政协委员,充分利用日常工作、参加会议等各种机会进行调研——从医40余年的迟宝荣委员,结合自身行医实践和调查,向政协提交了“关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提案;作为少年法庭法官的尚秀云委员,在工作中接触了大量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多年来,她一直为未成年人问题鼓与呼……
深入实际后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赢得了各承办单位的尊重和认可。2006年,陈漱渝等12位委员提出了关于禁止印刷“黄金书”的提案,引起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纠正。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委员的提案源于实际,源于基层,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呼声。
……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人们有理由相信,以十届政协的工作为基础,在未来5年里,人民政协事业必将焕发出更大的活力和生命力,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谱写出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