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6日下午专门为10名基层代表举办集体采访,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车间主任朱雪芹、广东省佛山市三水新明珠建陶工业有限公司成品车间副主任胡小燕、重庆城建控股(集团)第一市政工程公司路面处农工班班长康厚明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3月6日新华网)
农民工代表首次亮相全国人大会,这无疑是最有价值的新闻,他们不仅受到国内记记的关注,同时也受到外国记者格外的青睐。据报道:三位农民工代表之一的康厚明自二十八日提前进京,就不间断的接受媒体采访,截至3月3日,已经接受了五、六十位媒体记者的采访。但仍然满足不了媒体的“需求”,其他两位代表也同样受到媒体的“厚爱”。此次“两会”中外记者有近3000名,三位代表就是有分身术也难以招架,在这么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下,举办集体采访会不失为给记者“解渴”的一种好办法。
接受众多媒体的采访,面对记者提出的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甚至难题,怪题,这些平常身在基层的农民工代表,没有经过多少大的场面,没有受过专门答辩辞令的训练,会不会怯场,会不会“走火”,真叫人掐了一把汗。可是这些担心是多余的,他们面对记者从容对答,不论是问到工作问题还是个人生活问题,不论是一般的问题还是绕弯的难题,他们回答起来不紧不慢,吐字清晰。没有一点怯场,没有一点犹豫,自信、从容,真诚、干练,一些幽默的回答,不时还引起记者们一阵轻松的笑声。现场氛围始终轻松、活泼。这场原定一个小时的集体采访,延长了半个多小时才结束。
这场集体采访会效果,出人意外。农民工代表的言辞不比一些专业人士差,他们那来这么好的口才,面对人头攒动,灯光闪烁的场面,面对记者的“狂轰滥炸”,哪来这么大的“胆”?
农民工代表来自于最基层,来自于农民工群体中,他们最朴实,有问必答,有什么心里话直说,他们没有那种圆滑,没有那种多余的话,他们将生活中遇到的事,想说的话坦然直答,因此特别坦然,效果特别好,这也许是中外记者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近些年来,从上到下对农民工越来越重视,农民工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民工地位不断提升,在此次人大会上出现了农民工代表的身影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温总理的报告指出:“抓紧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将认真落实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措施。”“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等等,农民工已经不是原先的农民工,农民工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气也足了,胆也壮了,“胆”就是从此而来。
农民工代表从容面对中外记者,一方面说明党和政府对他们越来越关心,尽力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广大的农民工对党和政府充满着信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在经济、生活待遇和政治地位也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