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好的大学不是少,而是太少!”
“浙江高等教育没赶上趟?”
“基础教育中,要环保,也要学会培养气场!”
……
连日来,各代表团都在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记者发现,“教育”一词在浙江代表团审议中频繁出现,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报告中,关于民生社会发展的“6个让”,牵动了浙江代表们的教育情结。
在浙江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动情地说:“这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人民群众最关心和期盼的心里话,说明政府已经将其当作了自己最重要的责任。”
这位教育工作出身的副省长,首先想到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目标描述——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席话目标明确,体现公平。
在第一次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曾提出自己的思考,浙江有浙大这样的国内一流大学,但为什么“一枝独秀”,没有“百花斗艳”?
“浙江高水平的高校不是少,而是太少!”副省长郑继伟也深有同感。
“提高存量,推进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这对浙江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浙江高校数量少、规模小的现实已经引起了社会长期的关注。
“温总理报告中在谈到高等教育时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我认为,任务的提出非常符合实际,对浙江的高等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说。
郑继伟说,从1999年开始,浙江省在全国率先作出建设高教园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经过近十年努力,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38%,居全国省区第一位。
不过他认为,目前浙江高校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大省的地位仍不相符,尤其是浙江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迫切需要高水平的人才。而目前浙江仅浙江大学1所“211工程”建设高校,没有1所地方属院校进入“211工程”、“985工程”行列。而全国有20个省市拥有2所以上“211工程”高校,浙江周边的兄弟省市均多于浙江。
“上述问题有些是因为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弱所致,有些却是因为国家宏观政策限制所致。”郑继伟说,浙江高等教育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起步晚了,没赶上趟,无缘于一些重要的政策资源。
“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首先要靠自力更生、创业创新,也要靠国家大力支持。”他建议,国家将地方高等教育与全国的高等教育一起规划,并鼓励地方高校参与创新性高校的建设,“在新一轮的211工程计划中,要适当增加地方高校,特别是浙江的高校。”
郑继伟代表同时认为,浙江的很多高校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实力。比如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一批浙江优秀高校都具备相当强的竞争力。
一段时间以来,高校扩招会否影响浙江高校教学质量的置疑曾一度提出。郑继伟代表坚持认为浙江高校在扩招的同时,教学质量、服务于社会的能也同样在不断提升——浙江高校的发展是健康的。
原因之一是,浙江在扩大高校招生的同时,也在不断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2005年开始,每年1亿元支持重点学科发展;2006年,186亿元投入到教育中,生均预算达到7115元;2007年开始,每年投入2亿元支持重点学科建设。
2002年以来,浙江高校累计在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项中,获得33个重大奖项。另外,浙江的高等教育虽然起步慢,但发展很快,他认为,如何使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都迫切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了国家近几年来在解决教育问题上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比上年增加了76%,2008年,还将在已增加的76%的1076亿元基础上增长到1672亿元。
“国家在两年间对教育投入这么大的增加力度,确实很有震撼力,体现了政府务实的风格。”杨卫说。
作为教育界的代表,杨卫认为,浙江的高校特别是浙江大学,应该努力为浙江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提供有力的科教和人才支撑,作出对得起国家和浙江的贡献。
杨卫援引国际知名高校的例子认为,创业学应该作为目前最有活力的交叉学科。在这方面,浙江大学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全国首个创业学博士点设立、全球创业学培训中心建立……“创新型大学的说法,也是浙江大学率先提出来的。”杨卫说。
基础教育也要有“气场”
缪水娟则非常关注浙江的基础教育。“创建品质教育,让孩子们上好学!”缪水娟的希望很简单:让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好的教育、有品质的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高级中学校长缪水娟是百年以来杭高的首位女性校长,谈到教育发展,她用了两个很时尚的词语——绿色环保和气场。
什么是品质教育?缪水娟认为,品质教育就是适合孩子发展,有效的教育。
如何让基础教育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缪水娟认为最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缪水娟以杭州高级中学为例做了介绍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注重科学人文素养的提升。
缪水娟提出,首先要注重教育的“绿色环保”。教育的功利性古而有之,要避免,就更要注重品质教育的气场营造。社会对教育的期待很高,然而高分低能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全社会应该共同培养品质教育的气场。”注重基础教育国际视野的培育。
办学理念上,要科学与人文并重。学校在课程设置的具体过程中,要注意将基础必修课程、拓展探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等对待。日常教学中,要贯穿满足家长和学生升学需要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将教育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问题,如何提升教育品质不止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它期待整个社会的努力。”
她提出两个解决方法,一,按照教育规律实施教育,真正追求教学的“高质量轻负担”,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另一方面,政府依然要加大投入,办好各类学校,促进教育发展,努力解决家长们希望自己孩子“上好学”的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