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在北京两会新闻中心就“住房保障”情况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新华社记者杨宗友摄
新华网北京3月17日电(参与记者:杜宇 常璐 宋常青 王飞 李钧德) 新组建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人17日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就廉租房、房价、中等收入家庭住房、住房公积金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廉租房房源:从土地、资金两方面提供保障
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房源不足的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人齐骥坦承,这是当前各地在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齐骥说:“有相当数量的家庭拿到了廉租住房的租赁补贴资金,但很难在市场上租到适合他们消费能力的房子。为此,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增加廉租住房的建设。”
齐骥表示,国土资源部已经明确提出,今年用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的用地不能少于住宅用地总量的70%。同时,今年中央将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资金增加到68亿元,同时要求各地也要增加廉租住房建设的资金。这样,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加廉租住房房源,使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条件实实在在地得到改善。
据齐骥介绍,住房保障条例已经开始着手起草,这个条例被列入2008年的国务院立法计划。
“夹心层”住房问题:多渠道帮助解决
处于“夹心层”的中等收入群体的住房,如何解决呢?
住房保障与公积金监督管理司司长侯淅珉表示,目前大中城市的房价比较高,上涨比较快。在这些城市,中等收入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相对不足,政府应该给予适当的帮助。 首先要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大总价水平比较低的小户型、低价位住房的供应。房价上涨比较快,特别是房价水平比较高的地区,还可以借鉴部分地区的做法,发展限价普通商品住房。政府限定住房的销售价位,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面向城市中等收入家庭。
同时,要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的要求,发展低价位的公共租赁住房,帮助中低收入家庭包括新参加工作的职工、部分进城务工人员解决住房困难。
房价:不主张提拐点房地产市场预期发生积极变化
齐骥表示,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引起各方关注,也带来很多问题,尤其使广大居民的住房消费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房价涨幅已经趋缓。有些房价上涨比较快的城市,房价已经出现一些回落。
齐骥说:“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市场预期已经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供求关系也出现好的变化。”
齐骥认为,这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措施,特别是200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加大了对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解决的力度,使普通百姓对住房问题的市场预期发生了很大变化。
此外,土地、信贷调控力度的加强,也起到重要作用。“同样的蛋糕”优先向中低收入家庭倾斜,使合理的需求得到保障。
齐骥认为,房价上涨的压力也会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加强对房价的监控始终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如何防止房价坐“过山车”?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司长沈建忠概括了三句话:首先要明确政府的责任,要把价格的管理、监管纳入到政府的目标责任制,实行问责制。其次,将采取土地、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的综合性措施,着眼于供求关系的调节,使价格水平与多数群体的支付能力相适应。此外,要加强市场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使房价保持相对稳定的势头。
住房公积金:完善制度向中低收入家庭倾斜
截至目前,全国住房公积金账面上有4000多亿元。扣除支付提取等资金外,还有2000多亿元在账面上。如何激活这些沉淀资金成了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齐骥说,过去十年中,住房公积金制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累计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人数超过了1.1亿人,住房公积金的归集总量已经超过了1.6万亿元。归集的积金资金中绝大部分用于职工支取或贷款、购买住房、租赁住房和进行大修改建等。但公积金的使用,地区之间的差异很大。东部地区的一部分城市住房公积金已经出现了流动性不足问题,沉淀主要是在中西部房地产市场不活跃的地区,根源之一是住房公积金不能跨区域流动。侯淅珉表示,住房公积金要取之于房、用之于房,不会考虑进入证券市场。同时还要研究如何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齐骥说:“通过制度调整,使得公积金向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倾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运转以后,我们会在这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