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预算赤字刷新纪录;省钱,行政经费刚性削减
扩大内需保增长保民生,离不开一个“钱”字。两会上,两条有关“钱”的信息特别引人关注。
其一: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全国财政赤字将达9500亿元,虽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3%以内,综合国力可以承受,而且总体安全,但数字仍然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其二: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在参加政协联组会议讨论时透露,今年,国务院将大幅压缩三项行政经费,将公务员出国费用、公务用车费用在过去三年平均数额的基础上,分别压缩20%和15%,公务接待费用在去年的基础上压缩10%。
为发展、为惠民,财政支出尽可能“宽松”,而对于行政成本,政府在花钱时则尽量“收紧”。这一宽一紧,耐人寻味。
应当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给国内实体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成为财政收入减收的最大因素。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131.61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265.03亿元,下降17.1%。收入大幅度减少,但各方面的支出却在增加。点击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的条条举措,无一不需要花钱。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落实中小企业、房地产等税收优惠以及出口退税等方面政策,加上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减收5000亿,但企业和居民却因此减负约5000亿;今后三年,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投入8500亿;中央财政农业补贴比上年再增200亿……
再紧不紧发展的钱,再紧不紧惠民的钱,该花的一个不吝啬,这充分体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宁可形成一定的赤字,也要抓住机遇,加大投入,既使经济保持合理增速,又使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任务落到实处。与此同时,经济下滑期,企业经营难度加大、职工就业收入受到影响,农产品价格走低,这些难题或多或少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影响,给民生的保障与改善带来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苏团审议时语重心长: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可见,越是在这个时候花钱保障和改善民生,越是体现了政府的责任所在,越是能温暖人心凝聚民力,同舟共济渡过难关。
要紧就紧“自己”的钱,大幅度压缩行政开支,不该花的一个不多用,这是政府从自身做起,反对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突出的是勤俭办一切事业、过“紧日子”的思想。近几年来的两会上,不断有代表委员提出压缩政府行政成本建议和提案,有委员还建议把行政成本降低的指标定为约束性指标。出国费用、公车费用、接待费用,也多为群众所关注,一些地方购置豪华车、建造楼堂馆所的做法,甚至引发了民声不满。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如果支出依旧持续增长,花钱依旧大手大脚,不仅不利于树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府导向,还有可能疏远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5%—20%的削减幅度是理性之举,如果各级政府都能将此落到实处,省下的就是一笔笔甚为可观的财力,就可以为百姓办起桩桩实事,就可以增加与群众共患难的感情。
财政收入全国领先,厉行节约同样在前。就在“两会”召开前,江苏已经对上述三项经费的削减幅度作出了明确规定,并且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写进了省政府今年50项重点工作中。在全国全省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各级政府机关带头节约、反对浪费,从而倡导全社会的节约善举,这个榜样树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