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近日发出通知,为加强和规范公务支出管理,进一步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切实减少公务支出中的现金提取和使用,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中央预算单位实施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12月9日《人民日报》)
公务卡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2007年5月14日,央行和财政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公务卡应用推广会议,共同推动公务卡在中央和各级地方预算单位的广泛使用。
据介绍,这是中国系统推进预防腐败工作的新举措。11月16日召开的预防腐败工作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已经要求有关部门及单位加快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理由很简单,因为传统公务消费实行“现金支付、先开支后报账”的程序,不仅不利于管理和监督,甚至发生财务报销环节出现凑票报销,多开、虚开报销发票的现象。近几年的审计报告年年都会披露一些国家机关及其下属单位发票违规的行为。
然而,公务卡使用率低在全国范围内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正如通知所指出。公务卡制度改革自2007年推行以来,对减少预算单位现金支付结算、规范公务支出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但同时也存在公务卡使用范围偏窄、使用率不高的问题,“有卡不用”现象较为普遍。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柳州市审计局局长莫晓钢表示,根据该市政府有关文件,市财政局要求233个市级预算单位实施公务卡制度。然而审计抽查发现,去年只有38个预算单位采用公务卡进行支付,只占应当实施公务卡制度单位总数的16%。同时,已启用公务卡报销系统的单位也未严格执行公务卡报销制度,公务卡使用率不高,仍存在大量现金支付行为。
“有卡不用”现象较为普遍的现象,固然与公务卡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预算单位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漏洞有关,但是也要看到。公务卡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对于抑制腐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并非根本的解决之道。虽然公务卡能够做到的是“刷卡支付有记录”,但现实中仍然有方法能够规避公务卡的“监督”。专家指出,公款消费中的某些腐败行为仅靠公务卡手段无法制止。地方财政部门的财会人员已经发现很多违规行为,如报销者在进行实际消费后,可以要求经营者为其开具超过实际消费额的发票,并在用公务卡进行支付后要求对方将差额部分返还,消费者与经营者勾结,钻公务卡的空子。
看来,建立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严格规定预算单位公务支出中必须使用公务卡结算的项目,虽然有利于提高公务卡使用率,充分发挥公务卡制度优势,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务支出管理,是中国系统推进预防腐败工作的新举措,但是,也要看到,公务卡难担反公款滥用与腐败重任,在实施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同时,还需要多措并举,方能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腐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