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甦菁只能靠还算“灵活”的左手操作电脑。
英国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全球无数人。如今,“中国版霍金”的故事正在吉林省长春市上演,感动无数网民。
1976年出生于江苏淮安的王甦(sū)菁,出生时因难产引起“脑缺氧后遗症”成为命运赐予他的魔咒,他吐字不清,语速缓慢,靠助行器走路,持物艰难。然而,他没有放弃努力,刻苦钻研,现为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不仅如此,他的科研成果也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成为2011年国际生物特征识别大会博士研究生论坛在全球邀请的10位有培养前途的博士研究生之一。此事经网络传播后被很多网民热捧,王甦菁被网民称为“脑瘫博士”、“中国版霍金”。
命运赐予他魔咒他决不向命运低头
王甦菁出生于1976年,出生时的难产给他的身体带来灾难——说话发音不清,四肢协调性差,双腿不能直立,双手不能持物,尤其是右侧手脚基本丧失功能,坐着的时候身体会不由自主地摇晃,需要将双腿叠起以控制抖动,写字、操纵鼠标、敲击键盘只能用左手。
在吉林大学前卫小区的计算机楼里,身材瘦弱、依靠助行器走路的王甦菁十分引人注目。“我刚出生的时候就开始抢救,家人给我起名为‘甦’,意为死而复生。”王甦菁说,由于他发音不清,行动不便,从小到大,在学习上遇到很多别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通过抓象棋子、抓玉米粒来锻炼握笔写字,右膝下绑着沙袋来稳固身体,防止摇晃。在数万次抓象棋子、玉米粒之后,王甦菁终于能用左手握笔写字了。但由于手抖写字慢,王甦菁每次考试都答不完卷。“眼看着那些题我都会,但是就是答不了,心里着急呀!高考成绩不好,就在老家上了电大。”
电脑给他打开世界之门“我能和正常人竞争了”
“在我小时候,抓象棋子、抓玉米粒和不停下蹲再站起,几乎就是全部的记忆,直到我10岁那年看到了电脑,新的世界就展开了,通过电脑我就能和正常人竞争了。”
10岁那年,父母带他去上海治病,他在电视里看到了电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妈妈一打听,一台286都要1万多元,负担不起。懂事的王甦菁不再提买电脑,而是让父母给他买电脑方面的书。念到高一,外婆和小姨凑钱,王甦菁有了第一台电脑,到高中毕业,他已经自学了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全部课程。
王甦菁对电脑的钻研一刻未停。1997年,由他设计的CASL汇编语言编译器问世,受到了我国第一代计算机软件教学专家、南京大学教授钱士钧的高度评价,并且通过南京大学学生试用,效果非常好。
同年,王甦菁参加教育部和其他单位联办的“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杀入决赛,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单独接见。当时谁也没想到,邹家华之后成为王甦菁的伯乐。
1998年,22岁的王甦菁以高分通过国家级高级程序员资格考试,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工程师。专科毕业后,王甦菁开始自学,1999年考入淮海工学院计算机本科专业,三年后拿到学士学位。
永不放弃遇伯乐自强不息终成博士
由于写字慢,王甦菁考研考了几年都没过线。在几近绝望之时,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给邹家华写了封信,表达了他想继续深造的想法。幸运的是,邹家华联系到了几所高校,他们愿意破例为王甦菁单设考场。最终,王甦菁圆梦来到了吉林大学读硕士。2008年,王甦菁考上吉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计算机专家周春光教授,进行计算机视觉和识别的研究。
提起恩师,王甦菁充满了感激和敬佩。他说,当初报考硕士研究生时,由于自己答卷比较慢,分数不理想,没有如愿进入理想中的大学,但是吉林大学却为他敞开了一扇门。他的硕士生导师陈震教授和当时的院长、现在的博士生导师周春光教授为他的学术之路点亮了航灯,让他得以在吉林大学的舞台上实现学术理想。“老师对我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由于英文不是很好,他投稿的第一篇学术论文的反馈信息就是“英语能力有待提高”。为了帮助他取得好的科研成绩,周春光教授特意联系其研究领域的学者帮忙修改论文,使其达到发表要求。
王甦菁说:“恩师很有远见,很有战略眼光。”博一时,他对“年龄估计”很感兴趣,并且没有听从老师的建议,一意孤行地用了一年的时间深入学习。老师并没有阻止他,而是给他时间实践和体会,知道他做不下去时会主动转方向的。最终他在博二时不出老师所料地转到“流形”和“张量”这个研究方向上来。
刻苦钻研硕果累累受邀参加国际学术大会
身体的孱弱并不能阻止一个人取得成功,比如霍金,他描绘了时间和宇宙;比如王甦菁,他已经取得了许多健康人无法企及的成绩。
王甦菁在导师周春光教授指导下,已发表20余篇论文,其中4篇SCI(国际上最权威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检索工具)期刊文章;他还是“2009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2000年被全国总工会、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等五部门评为“全国职工自学成才者”;22岁时通过自学以高分通过国家级高级程序员资格考试,成为国内年轻的工程师……不仅如此,作为国内唯一的受邀者,王甦菁在去年10月参加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生物识别大会,大会的博士生论坛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了10位该领域最具培养前途的博士研究生参会。
王甦菁的同学们说,王甦菁一直以来都与国际上该研究领域的权威人士保持联系,他们通过网络交流、研讨。“2009年,国外就邀请王甦菁去参加他们的生物特征识别会议,但是当时他们不给提供资金,就没去成。去年主办方又主动给王甦菁发邮件提出邀请,并支付1500美元的食宿费。”周春光说,美国也有学校希望王甦菁出国继续深造,但是身体原因始终限制着王甦菁的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