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观:
物质利益不是追求目标
县委书记权力集中容易被“进攻”
县委书记,既是一个干事创业的平台,也是一个高危岗位,是这些年出腐败问题比例较高的岗位之一。
据河南省委组织部门统计,从2006年县级党委换届至2009年底,全省共查处贪污受贿犯罪的县委书记22名,其中9名是在县委书记任上被查处,13名是从县委书记岗位上提拔或调整到其它工作岗位不到一年被查处。
县委书记责任重、压力大,但与之相对应的级别并不算高、工资收入也不算多。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便有一些县委书记拿自己跟省、市机关的干部比,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干部比,总觉得自己付出多、得到少。
广西武宣县原县委书记李启亮就认为,“自己辛苦工作一辈子了,生活上还不如一个小老板”,为追求物欲享乐,也开始大肆收受贿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其继任者、同样是武宣县原县委书记的彭进瑜,则在政治上等待提拔重用,经济上期盼丰厚回报,为追求名利,贪图享乐,“在收受红包方面已是廉洁自律防线全无,达到了来者不拒的程度”。
近期一些县委书记落马案中,权力腐败甚至有从消费享乐型向资本积累型转变的倾向。有的县委书记打着“敢闯敢冒、发展经济”的旗号,亲抓工程跑项目,采用公开半公开的形式,在工程承揽招标、土地审批、资产重组等领域大肆贪污受贿。
那么,当县委书记究竟想得到什么?
在封建社会,很多人当官是为了发财。但县委书记是代表党在基层执政的骨干力量,这个岗位既是为群众干事业、谋福利的岗位,也是党培养中高级领导干部的岗位。这就决定了县委书记不能把物质利益作为个人追求的目标。“倘若看不清这一起点、守不住这条底线,出问题则是早晚的事。”刘旭涛分析,县委书记权力集中,在基层容易被“进攻”,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既是组织的要求,也是客观的需要。
“在走上县委书记岗位伊始,就想清楚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县委书记。要千思万想、朝思暮想,当县委书记能为乡亲百姓干什么?在县委书记任上为乡亲百姓干了什么?将来离开县委书记岗位给乡亲百姓留下了什么?”在最新一期县委书记任职培训班学员座谈会上,中央领导同志把这3个问题留给在场的290多个县委书记,希望他们用实际行动交出答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