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当下的中国,正行进在深刻而复杂的转型期。历史的沉积、现实的窘迫,矛盾的纠结、两难的掣肘……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常有复杂的背景与成因;一些大相径庭的看法,往往缘于不同的立场与视野。在历史与现实的语境之下,追根溯源才能更好地看到出路、寻到答案;换位思考才会更多地化解矛盾、增进共识。本版今起不定期推出“时事观察”栏目,力求发掘热点之下的“冰点”、焦点背后的“原点”,帮助大家看到事情的多面性,获得思考、争鸣与解题的讨论基础。
『舆情扫描』
“入园难、入园贵”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近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严禁幼儿园以任何名义向入园幼儿家长收取赞助费等与入园挂钩的费用。
对此“办法”,叫好者很多,质疑者有之,担忧者也不少。有人认为,这一规定“看上去很美”,但可操作性有待检验。入园难、入名园难,让哪个家长敢“大处不算小处算”?结果“被收费”反倒可能变成“被自愿”。而且,这会不会造成“收费转移”,使允许收取的保育费等水涨船高?担忧之中也有期待:有了禁令,还需执行;有了“办法”,还需监管;有了规范的管理,更需强化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公共性。
林林总总的幼儿园“中国式收费”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乱收费屡收不绝、屡禁不止有什么样的现实根源?在非义务教育的学前教育阶段,合理收费与乱收费的界限在哪里?本期“时事观察”,探讨幼儿园乱收费问题。
『深度透视』
——学前教育收费标准如何划定? ——
幼儿园收费亟待形成合理机制,需要按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办园体制确定不同标准
改革开放之后,幼儿教育赖以生存的土壤——儿童福利事业踏上了社会化的进程。在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转制与改革中,其福利机构——附属幼儿园,或是推向社会,或是关闭。幼儿园的办园体制和投资体制逐渐呈现多元化和开放竞争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园收费却一直没有形成合理的机制。
按照《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幼儿园可收取保育教育费、住宿费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服务性收费、代收费,除此之外,不得再收取其他费用。在北京,公办幼儿园的保育费是每月230元,已执行了9年。据北京市人大代表安丽娟去年的调查,每个孩子每月要交纳800至1200元才能维持园所运转。而当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差较大,需根据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办园体制确定不同的收费标准。
——国外的学前教育怎样收费? ——
从资助贫困家庭、提供免费时长到发放教育补贴,各国学前教育有不同的收费路径
据《中国教师报》报道,美国日托中心的费用,约占工薪家庭收入的16%,而且质量越高,收费也越高。但美国于1965年开始了“开端计划”,专门为贫困家庭3—4岁儿童提供免费学前教育和保健服务,每年有80万幼儿得到资助。英国规定,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儿童接受学前教育需要付费,但每名3—4岁儿童都有权享受每年38周、每周12.5小时的免费教育。私人开办的托儿所和学前班也享受政府补贴。
德国家长只要将个人收入的3%交给区教育行政部门,就可以送孩子入园,无论公立、私立,幼儿园的运作经费绝大部分由国家提供。澳大利亚政府进入新世纪以后不再直接为学前教育机构提供补贴,而是向家长提供补贴。与教育券类似,家长可以选择将其所获得的补贴用于任何学前教育机构。日本的公立和私立幼儿园都要收费。但是,2008年日本政府《教育振兴基本规划》提出,今后5年应把免费幼儿教育作为努力方向。
—— “乱收费”为何会屡禁不止? ——
收费是必然选择,“乱收费”则源于优质学前教育的稀缺性
当前,中国的学前教育还未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在某种程度上,收费是市场化条件下一个“不得不如此”的选择。学前教育资源,尤其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在社会上仍属于“稀缺产品”,导致孩子家长趋之若鹜。面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对称,一些“名园”的高收费、乱收费也就有了底气。民办幼儿园享受不到公立幼儿园的优惠政策,则只能按照市场行情来定价,办出名气之后,就踏上高收费之路。
另一方面,幼儿园之间竞争激烈,要留住好教师,就必须提供优厚的待遇;要招揽生源,就必须有好的教学设备。学前教育的办学条件要改善,唯有将手伸向学生。甚至有园方说,收取“赞助费”等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观点分析】
政府理应更加重视学前教育
虽然出台了相关办法,但具体的落实,还有赖在体制上处理好政府、社会与市场三者的关系。教育部门须进一步针对我国学前教育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在《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基础上,出台适应学前教育现状的行业规范,将学前教育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也要看到,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应该从初级阶段的现实出发,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办好学前教育。政府理应更加重视学前教育这项公共服务,依靠政策引导、财政扶持等,大力发展公益性公办园,才能最终破解幼儿园“乱收费”问题。
去年,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启动,未来3年各地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万多所,可新增园位500多万个。在学前教育大发展的过程中,要坚决杜绝“形象工程”,严格控制建设标准,否则,“择校热”很可能蔓延成“择园热”。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