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军事新闻 正文
国防部解读2011年中国军事外交:日趋务实活跃开放
2012年01月17日 07:49:20来源: 新华网 李宣良 王经国

  日趋务实、活跃、开放的中国军事外交

  --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解读2011年中国军事外交

  新华网北京1月16日电周边外交更重实效,军事信息常态发布,联演联训贴近实战……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国军事外交工作亮点纷呈,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了新的跨越。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军事外交日趋务实、活跃、开放,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大局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功能不断增强。”

  突出周边军事外交

  营造国家安全环境

  记者:2011年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军事外交非常活跃,高层访问、磋商对话等交往活动比较频繁。如何评价周边军事外交的成效?

  钱利华:过去的一年,面对周边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我们把稳定周边作为首要任务,发挥军事外交的独特作用,全方位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军事交流与合作。

  军委、总部领导出访了越南、缅甸、尼泊尔、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朝鲜、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周边14个国家的防务部门和军队领导人也来华访问。与印尼、日本、韩国、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举行防务安全磋商,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香格里拉对话会、东盟地区论坛安全政策会议,举办上合组织成员国军队总参谋长会议和防务安全论坛、中国-东盟防务与安全对话。

  我军与周边国家军队在军事训练、院校教育、人员培训等领域进行了深入合作。在巴基斯坦、泰国等周边国家遭受自然灾害时,我军派出医疗、直升机等专业力量前往救援,并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筹措和运输人道主义紧急援助物资。

  务实活跃的周边军事外交,对于深化双边关系,稳定地区局势,营造国家安全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战略上,加强了战略沟通,进一步提升了战略互信水平,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成为我与周边国家达成的普遍共识;在务实合作上,相互学习借鉴军队建设有益经验,提高了共同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能力;在多边机制建设上,积极推动建立相互尊重、平等互信、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地区安全机制,维护亚太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

  记者:如何看待新形势下我与周边国家的军事关系?

  钱利华:尽管当前亚太地区局势出现了一些复杂因素,但和平稳定是大势所趋,发展繁荣是人心所向,这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我与周边国家地理相近、文化相通、利益相关,发展双边关系有着坚实基础。中国坚定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中国军队致力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防务交流与合作。当然,对于地区安全局势中的热点敏感问题和双边关系中的分歧,我们正视问题,直面矛盾,坦诚表明安全关切,宣示原则立场,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只要不断增进互信,加强务实合作,我与周边国家军事关系就能够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在和而不同中持续发展。

 [1] [2] [3] 下一页

标签:国防部|军事外交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每日关注
  • “G20时间”中国开出的“新药方”
  • G20峰会前,加拿大总理和马云关心这几件事
  • 全球调查结果公布 歪果仁原来是这样看待G20的
  • 【独家V观】习近平到青海考察 走进察尔汗盐湖
  • 长春一应届毕业生上班一个月 到手工资仅160元
相关阅读
  • 梁光烈会见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
  • 国防部:希美方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国军队
  • 国防部称将密切关注美军事战略调整对亚太影响
  • 国防部就航母平台海试、北斗导航系统试运行等答问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