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0日电 并未出乎业内人士的普遍预期: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37万亿元。那么,该如何看待这一历史新高?
关键词之一:收入规模
根据财政部最新发布的数据: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达103740亿元,增长24.8%,其中税收收入89720亿元,增长22.6%;非税收入14020亿元,增长41.7%。
可以说,2011年延续了近些年我国财政收入持续较快的势头。2002年全国财政收入为1.8万亿元,2003年突破2万亿元,2005年突破3万亿元,2007年突破5万亿元,2010年突破8万亿元。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1年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及将原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从横向视角来看,近几年,美国财政收入保持在4.5万亿美元左右,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化国家保持在8500亿美元到1.5万亿美元之间。在国际比较中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收入的总体规模已不小。
财政收入规模从根本上来讲体现出的是经济的规模。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经站在世界第二的位置,财政收入也在以不断登上新台阶的方式加以印证,但从人均财政收入的角度来看,世界排名仍处于百位之后。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2011年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根本原因还是经济的发展,这是国力提高的表现。“财政收入的高增长是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之一,为国家整体发展和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白景明说。
关键词之二:支出效果
财政部表示,2011年财政支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加大了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其中,教育支出16116亿元,同比增长28.4%;医疗卫生支出6367亿元,同比增长3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144亿元,同比增长22%;住房保障支出3822亿元,同比增长60.8%……
近几年,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每年三分之二财政支出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一五”期间,全国公共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支出比“十五”时期分别增长1.6倍、2.6倍、1.3倍。
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民生保障目前仍限于“低水平、广覆盖”。这不仅要求财政支出要继续大幅度向民生倾斜,不断提高民生支出水平,同时也要求财政支出进一步提高效果,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指出,从我国财政支出来看,包括民生支出,投资所占比重仍然是比较大的,但投资效果究竟如何是很难评估的。从整个经济环境来看,投资回报率是在一定程度上下降的。
“所以,对财政而言,投资方面的支出应该是审慎的,首先要明确的应该是政府与市场的界限。需要市场的应该完全交给市场,市场会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白重恩说。
白景明表示,2012年我国财政支出压力仍然较大。要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支持保障房建设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关键词之三:预算公开
刚刚过去的2011年,作为财政预算公开中老百姓高度关注的项目,中央单位“三公”经费首次公开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方面彰显出我国积极推进预算公开的决心,也同时表明普通百姓对政府“晒”账单的期盼。
“2011年我国预算信息公开取得较大进步。中央政府公布了所有部门的预算、绝大多数政府部门公开了‘三公’支出、预算公开的制度建设也进一步健全。”白景明说。
在财政收入规模日渐增大的同时,财政预算公开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让更多的政府账单晒在阳光下,推进预算的透明公开,是提高财政支出效果,促进财政民主的根本途径。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不久前也表示,2012年,将完善公共财政预算,全面提高政府性基金预算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健全预算编制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