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白白
这两天,由央视主播郭志坚痛批《让子弹飞》引发的争议仍在继续。郭志坚认为电影脏话连篇,“血腥场面和性暗示”把他折磨得只能提前离席。他认为,这样的电影抛弃了社会责任,对青少年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对此,有网友质疑:难道郭主播一直生活在无脏话的纯净世界里?可笑,“子弹”很好,至少我认为票价值得……也有网友反驳:不能因为这是部好片就认为郭同学乱讲吧,你愿意你的孩子看这部片子吗?更多的网友则呼吁:还是希望中国电影早点分级,这样就能皆大欢喜了。
评判
苛求商业电影也是灾难
《让子弹飞》的上映,无疑算是近期最热的文化事件了。在一片赞扬声中,央视《新闻联播》主播郭志坚却对该片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而且措辞还相当严厉,声称“血腥场面和性暗示”把他折磨得只能提前离席。因为郭志坚央视主播的特殊身份,其言论可谓是一语激起千层浪。
尽管我们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对一部电影满意,但郭志坚所说的“血腥场面和性暗示”,在电影中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否认。可是,我们能否据此就得出郭志坚的结论,认为这是电影抛弃了社会责任呢?作为艺术作品,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无疑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但是如果这个艺术作品弄得观众索然无味,让观众连走进影院的兴趣都没有,估计它有再高的社会责任,最后也无从承担。让观众看得高兴也是电影作品的社会责任,甚至对于商业电影来说,这还是一个最大的社会责任。
再者,作为一部纯商业运作电影,你总不能让制作方为了承担所谓的责任而总是做亏本生意吧?那只能是电影产业的一种灾难,以后估计大家连优秀的电影都看不上了,遑论社会责任?
说来说去,最后又把问题引到了一个已经讨论多年的老话题上,即电影分级制。其实,郭志坚所说的电影中的“血腥场面和性暗示”会对青少年产生不好影响,有了电影分级制,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解决。岂不是各取所需,皆大欢喜?所以,我建议郭志坚,与其把精力放在批评一部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的电影上,还不如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多呼吁一下国家尽快出台电影分级制。
苑广阔
追问
不怕无分级的尴尬?
虽属一家之言,但郭志坚这种理性的声音是值得认真倾听的,而且,这一不人云亦云,一味迎合叫好的批评之声也是应该加以激赏和呵护的。不过,与其单一指斥导演兼主演的姜文,倒不如对千呼万唤的中国电影分级制至今“难产”怪事进行审视和反思来得更实际。
众所周知,对于实行电影分级制,中国在过去几年一直在探讨,演艺界的一些人士也呼吁建立。不过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今年8月在一次会议上却表示,在实践中目前还没有看到非常成功的经验。笔者不是电影专业人士,不知道中国电影分级制“难产”的各种理由是否站得住脚,但想提醒主管部门注意的是:多年来,中国电影分级制阙如已经造成,并且仍将继续存在的诸多尴尬。
比如,由于无法分级,许多优秀题材的影视剧每每因为涉敏感尺寸如何把握难题,于是就分别制作出两个不同的版本,尺度比较宽松、大胆的出口让老外欣赏,另一个尺度较紧的则以飨国内观众。由于没有分级制,无法把握尺度,于是,尽管一部影视剧可能被禁播,或被封杀,但网友们还是能够通过各种渠道私下分享。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敏感题材《色·戒》,官方禁播另一版本,可这难不住有头有脸也有钱的内地观众,他们中的一些人,特地蜂拥窜到香港一睹为快即是明证。
当然,话又说回来,倘若姜文的这一充满了雄性荷尔蒙、性、暴力和血腥等诸元素齐全的商业大片拍摄模式也被后来者所借鉴,甚至能成为让中国电影分级制早日降生的一剂“催产素”的话,那倒也算是一件幸事。
李甘林
分析
郭姜二人都没错
郭志坚其实代表了绅士派和精英派的一种文化教养和文化态度。不过,目前,某些文化污染现象的确到了让人“坐不住”的程度。中国艺术家为何喜欢“出口成脏”?我觉得原因可能有三个:
一是“国骂”的确是中国社会由来已久,且生命力最为旺盛的一种社会现象,艺术家们认为脏话连篇能更真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而温文尔雅才透着做作、虚假。二是由于对男性精神缺少深刻理解,艺术家认为粗口才是硬汉的标签,更接近血性、率性。第三是以此取悦观众,艺术家或许认为,国人存在以“国骂”辨识同类的心理,一个操着满嘴粗言秽语的汉子,比一个绅士腔的文人学士,更容易被观众亲近。网友几乎一边倒地踩郭志坚而挺姜文,就很说明问题。
说起来两人都没错,姜文生产群众“需要”和乐于接受的文化产品,不是先有《让子弹飞》才有国骂的,国骂不过是往片子里撒了把胡椒粉而已。郭志坚更没错,作为先进文化的拥趸,他被胡椒粉呛住了,还不许清清嗓子吗?网友似乎也没错,国骂从来都是我们社会的背景“音乐”,是我们泄愤的最好方式,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我们还这素质,还这理解力,难道是我们的错?
球赛、电影里粗话连篇,你听不惯大可以退场、用脚投票。日常生活里被“国骂”包裹着,你如何突围呢?显然,“国骂”是一种攻击性极强的文化暴力,对国人洗脑的程度太深了,连文化工作者也无法免俗。让电影和文学作品担当“去污扫黄”的社会责任,的确也不现实。我觉得还得从启蒙教育找原因。其实,人格塑造的缺失是所有社会问题的总根源,由此引发的社会负面情绪,阴暗的、丑陋的、畸形的、怨毒的,必会释放出来,国骂就充当了其中一种释放工具,这种因果关系下,去指责某部影片以及其带来的负效应,意义不大。
王牧
观察
期待的错位
单就“抛弃了社会责任,对青少年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来说,郭志坚的看法也并非毫无道理。笔者并没有如郭志坚那样“只能提前离席”,相反,倒是平静地接受了影片的瑕疵,正如接受影片的部分精彩。因为就当下的现实来说,抱过高的期待只能是自己折磨自己,何必呢?只把他当成一部电影罢了,即使没有影评人说得那么好,也不必大动干戈,因为我的期待本来就很低。
事实上,在郭志坚“抛弃了社会责任”的诟病中,笔者以为,这是普通公众把电影的艺术期待和导演的金钱期待错位的表现。贺岁片本就是一种为老百姓在春节期间提供娱乐的一种大众消费电影。公众对其有过高期待也是一种自我附加的东西,无论是《让子弹飞》还是其他贺岁片,除了有悖于文明的低级趣味外,就剩下利益了,你能指望它产生附加值吗?并且,就笔者的观察,导演之所以明目张胆地把票房和利益的追求写在脸上,无非在于把公众当成了容器。
可以说,电影,特别是无需人们付出辛苦解读来完成审美体验的电影,已成为人们释放心理压力和躲避外界碰撞的容器,这给贺岁片的登场制造了空间。包括《让子弹飞》在内的贺岁片的深层逻辑无不如此,这也是导演和制片人放弃艺术只顾圈钱的贺岁片出现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而当下的贺岁档形成乱战也与此密切相关。如此,郭志坚“抛弃了社会责任”的说法,怕也在姜导意料之中吧?
贺岁片,贺的不是“岁”,是“钱”。明白了这点,你还会相信一味说好的评价吗?一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子弹飞》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
朱四倍
支招
且把“反调”看成建议
任何电影的解读都是个人化的,选择性的,不同的观众对于同一部电影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和判断。因此,虽然不同意央视主播的感受,甚至认为其观点有些大惊小怪、小题大做,但是仍然应该平静看待其表达。很多观众认为央视主播的观点刺激到了自己,认为必须给予抨击,实际上,也应该将这种“反击”的欲望置于公共表达的规范中:理性而客观。
其实,央视主播所强调的电影对青少年的影响还是应该关注的,他所提及的问题也的确值得社会思考:为何电影在上映时没有对其观众群体进行界定,是否应该通过制度舒缓一下央视主播的担心?从这个角度看,央视主播的“反调”不妨看成是一种建议。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