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2月6日电 春节期间花了一个星期招来的350名工人,还没等到岗前培训,已经走了近一半——对于“世界小商品之都”浙江义乌的工艺品出口企业华鸿集团而言,招工无疑是眼下最棘手的难题。
“今年打工者的观望情绪很明显,过完年大家不急着工作。很多人刚熟悉厂区环境,待个两三天就走了,想再去别的地方看看。”华鸿集团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徐雅琴说,“其实公司在美国有销售网点和自有品牌,订单都排满了,待遇也不错。”
记者近日在中国东部沿海多地走访发现,受招工形势影响,尽管春节假期已过去好几天,但这些地区的企业平均开工率还不足三分之一。一些受访者表示,随着农民工劳务市场供需状况逐年趋于平衡,过去由沿海企业主导的劳动力买方市场地位正在下降,农民工就业“双向选择”的局面逐渐形成。
“来杭州第五年了,纺织工、饭店服务员、洗衣工我都干过,这种工作好找,但总不能一辈子在外面打工吧?”26岁的贵州女孩杨玉林辗转于几家劳动力市场,“我还是想找份能学真本事的活”。
在浙江义乌、杭州、海宁、绍兴等地的劳务市场,近年来中小企业“年年招工年年‘荒’”的局面眼下再度上演。据绍兴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王新宝介绍,今年春节期间绍兴全市的用工缺口在15万人左右。
不过,在一些劳务部门负责人看来,眼下的用工矛盾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随着传统农历春节已入尾声,工人逐渐返城,用工形势基本能得到缓解。
义乌市就业服务管理局近期对全市约4000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走访,结果显示,近年来临近农历正月末,义乌企业老员工平均返厂率约为65%,另有25%是老员工带新员工以及劳动力市场招聘,用工缺口一般在10%左右,仍在合理范围内。
“工人总量并没有大幅下降,但市场上找工作的人不急,招工双方互选的过程变长了,企业开始纷纷想办法吸引人、留住人。”义乌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吴祖军说,“短期对企业有压力,但长远来看,充分的自由流动有助于保障工人权益、形成良性循环,也是社会的进步。”
位于浙江海宁的澳森事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沙发生产,产品99%出口美国,企业400名老员工的节后返岗率目前已达九成。澳森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严竹平认为,“搞生产的核心就是搞定人”,企业对员工好,员工自然也会为企业出力。
据严竹平介绍,澳森以“家文化”为主题,每年都组织年会,公司领导会在员工集中的地区上门拜年;公司还建设了员工家园,满足一定年限、贡献度等标准的员工可以按照造价买房。
记者在多家企业走访发现,目前“80后”“90后”开始成为企业一线员工主力,在部分机械、电子企业,该比例高达90%以上。一些企业负责人反映,新生代农民工对自由、个人尊重等软环境也越来越重视。
“过去班组长布置工作,多少还带点命令口气。现在再这样就会招来年轻员工投诉,认为不受尊重,有的甚至干脆辞职不干了。”主营拉链生产和外销的义乌伟海集团董事长助理王珏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