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冰河,很多人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望无际的冰川,猛犸象,剑齿虎,钻木取火的远古人类……这是美国电影《冰河世纪》中的镜头,讲述的是发生在2万年前“冰河世纪”的故事。不过,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于革研究员告诉记者,科学家最近关注的“小冰河期”,不会带来《冰河世纪》中那样的寒冷。而且,类似的“小冰河期”,地球其实已经历无数次。以中国为例,当“小冰河期”到来时,太湖结冰,广州落雪,都是不稀奇的。
明清“小冰河期”冷了300多年
长江封冻、太湖结冰、广州落雪一点不稀奇
“小冰河期”说法有误?
其实跟“河”没啥关系,应该叫“小冰期”
“媒体经常提到的‘小冰河期’,其实应该叫‘小冰期’。”于革研究员说,“在英语里,这个词写成Little Ice Age。翻译过来,就是小冰期。”小冰期的特点,就是全球普遍降温。例如,在16到19世纪,当时地球正在经历一个小冰期,由于温度的下降,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冰川都发生明显的扩展和前进。
小冰期之所以被媒体“昵称”为“小冰河期”,可能和电影《冰河世纪》有关。实际上,电影《冰河世纪》的原名叫《Ice Age》,使用的是原汁原味的气候名词,翻译成中文,就是“冰期”。这部电影被介绍到中国的时候,也许是为了显得诗意,也许仅仅是为了节奏上更动听,有了一个新名字《冰河世纪》。随之,学者们热议的Little Ice Age也就入乡随俗,被翻译成了“小冰河期”。
那么,“小冰河期”和“冰河期”有什么区别呢?于革说,最大的区别在于衡量的时间尺度不一样,“冰期的时间尺度是10万年到百万年。由于时间很长,日积月累,在中、高纬(包括极地)及高山区,会广泛形成大面积的冰盖和山岳冰川。另外由于水分由海洋向冰盖区转移,大陆冰盖会不断扩大增厚,引起海平面大幅度下降。例如,在距今2万多年前,属于末次冰期时代,那时候,地球上的冰盖从极地向赤道扩展,整个今天的加拿大,一直到美国北部这片区域都有几千米厚的冰盖;欧洲的冰盖,则达到了伦敦。末次冰期时,在现在属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地方,由于天气寒冷,海水结冰体积变小,海岸比现在要东进1000公里,达到现在琉球群岛的位置。后来,随着冰期的结束,北半球的冰盖向北退缩,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加拿大平原的冰盖全部消失。而中国东部的海岸也渐渐西退。”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