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家网站6日以《贫困县投资18亿元建设温泉果菜基地供领导参观》为题转发新闻,称国家级贫困县黑龙江省林甸县投巨资建设的全国最大的温泉果菜基地,存在“败家”和违规行为。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冒雪驱车前往林甸县展开独立调查,探求项目的真实情况。
投巨资建设温泉果菜基地引发关注
6日,媒体《一项“惠民”工程不同的官民解读》的报道引起网络关注,一些微博和网站以“18亿元打水漂只为领导养眼”、“天字号项目:大棚里‘种别墅’的‘败家工程’”、“如此败家工程是如何批建的?”等标题转发,以温泉疗养著称的林甸县投巨资建设果菜基地的相关报道成为网民评论和质疑的热点。
网友根据媒体报道总结了该工程存在的四个方面问题。一是温室大棚建设规模过大投用率过低,成为供领导参观的“景观项目”,实验大棚被撂荒损坏,新建砖窑未投产即拆毁;二是违规用地建设多栋别墅,农业惠民项目变成地产开发项目;三是该项目规划“冒进”,存在盐碱地不宜种植、温室大棚取暖成本高等缺陷,致使农民无赢利空间;四是地方政府对回收土地进行二次发包牟利,引发部分原承租户不满而持续上访。
记者6日中午到达四季青镇正在建设中的果菜基地,只见大棚集中连片,车辆穿行其中因缺少至高点无法统计确切数量。部分已经建成的棚室覆盖了塑料薄膜和棉被,一部分棚室只建成了砖墙基础,搭建了钢筋,看护房还未安装门窗。
记者随机走进一户大棚,看到48岁的农民郝玉琴正在查看水果柿子的长势。“我是给仁博公司打工侍弄大棚的,每个月工资1600元,去年到现在果菜已经卖了几茬了,这几天一直有菜贩子过来打听小柿子的价格。”郝玉琴说,自己不会上网,也不知道基地成了“新闻”。过去也有人来参观,不过果菜可不是“给领导观赏”的,而是卖到大庆周边地区的。
大棚中的温度并不高,但用手摸白色的供热管道可以感觉到明显的温热。郝玉琴指着一个鼓风机告诉记者,地下温泉水的温度就是通过这个机器被吹到了大棚里,今天的温度是有意控制的,如果太热,秧子容易长蹿了不好侍弄。
地方政府和企业回应媒体质疑
林甸县相关部门和基地运营企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贫困县投资18亿元建设温泉果菜基地供领导参观》的报道与事实不符。
林甸县温泉新城管委会主任张希发说,2010年5月开工的温泉果菜基地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建设模式,棚室的投资、建设、生产、经营全部由私营企业大庆仁博公司负责,项目计划总投资61.3亿元,计划建成大棚2.4万栋。目前企业已经投入18亿元,初步建成4000栋,其中已经落实经营主体的有2000栋左右,实际生产的有600栋左右,一部分由该公司自营,另一部分由农民购买自主经营。
“企业靠市场生存,基地生产出的芹菜、柿子等果蔬已与对接销售,谈不上是供领导参观的‘景观项目’。”仁博公司副总经理舒立波说,到今春已经落实经营主体的约2000栋大棚都将投入生产。他说,基地建设本身需要一个周期,而吸引农民参与也需要一个过程。目前看,招商工作确实滞后于建设工作,已经引起公司重视,一些种植合同正在洽谈中。
舒立波认为,盐碱地经过改良可以种植蔬菜,大棚主要依靠温泉地热或燃烧植物秸秆供暖,种植成本虽然高一些,但回报率也比较高。关于38栋实验大棚撂荒,原因是不在上级批复的棚室建设规划区域内,正在逐步拆除。砖窑是企业当初为解决大棚建设所需建材未经审批擅自建设的,后被政府部门叫停后拆除。
张希发说,由于基地建设将引入大量人口,去年1月省政府批准在长青林场区划内新建四季青镇。媒体批评的“别墅”是企业结合小城镇建设,为将来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建造的商服用房,目前临时用于“种子商店”、企业库房、乡镇卫生院、邮局等。由于抢工期存在未批先建问题,已被土地监管部门处罚整改,到目前用地规划已得到审批,相关手续也已办理完毕。
张希发说,果菜基地项目用地来自国有长青林场。林场为此终止与原承包户的承包合同,收回土地使用权,对近期暂未使用土地重新发包,收入归林场,属于企业行为,政府不存在利用土地牟利的问题。部分原承包户上访,主要是对补偿标准不满。
种植户解释室温与效益的关系
针对网友关注的在高寒地区搞大规模设施农业、依靠地热和生物质燃料供热建设温室大棚是否成本过高等问题,记者走访了一些基地内正在进行蔬菜种植的农户。
在一栋大棚内时,51岁的高占全正在向燃烧的锅炉中添加燃料。高占全说,去年6月他从黑河市来到林甸,与仁博公司签订了10栋大棚为期50年的购买使用权合同,每栋棚室价格35.2万元、占地1.2亩,由公司提供棚室、看护住房、供暖设施,地方政府协调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每栋30万元贷款。去年11月以来,他主要种植芹菜,每栋经营成本主要包括农家肥400元、秧苗费1500元、养护人工费1500元、燃料费约2000元以及棚室折旧等,按照栋均产2万斤、每斤2元的平均批发价格,每栋保守可赚2万元。目前3栋大棚的芹菜已经销售到大庆的超市,开始换茬栽种大葱等蔬菜。
高占全说,果蔬种植也有风险,与市场价格、农户眼光、种植经营水平等有直接关系,有农户图省钱大棚温度上不去,成本低但收益也来得慢。谈到棚室供热和土壤改良,他说:“我的10栋大棚目前土壤都没有改良,产量也还可以。如果改良,成本在会在增产的果菜上收回来。不管咋说,地产菜肯定比外地长途运来的菜成本低,在价格上有竞争优势,而且本地人也认同当地大棚菜的口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