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1月29日12时30分左右,一名小男孩在北京西单新一代商场独自乘坐自动扶梯时,将头伸出电梯外,被夹在五、六层扶梯夹角中,当场死亡。图为发生事故的自动扶梯停止运行(1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公磊摄
新华网贵阳2月13日电 自动扶梯在城市天桥、地下通道交通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前不久,贵阳一地下通道的6台自动扶梯停运近两个月。而此前,该处曾数次发生老人摔伤事故,并由管理方赔付了医药费。
此次停运,引发市民议论纷纷,甚至质疑管理方“因噎废食”“是不是怕承担责任,便民工程成了摆设”。对此,管理方解释,停运并非是怕出事,而是例行检测,且正在拟定更合理的管理方案。
如何管理好“动”辄伤人的自动扶梯,的确是当下城市管理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
扶梯停开:市民质疑“怕出事”
2011年12月15日,贵阳市一位85岁的老人在某交叉路口地下通道乘坐自动扶梯时摔倒。此后,该处自动扶梯一直停运至今。
2月8日,记者在这处地下通道看到,因自动扶梯停运,过往行人只得从狭窄的楼梯上下,颇为拥挤。也有人从停运的扶梯行走,有人甚至直接横穿马路,十分危险。
记者辗转了解到,已运行一年之久的自动扶梯并非由市政部门管理,而是由贵阳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施工方管理,电梯也是代管方“叫停”的。对此,贵阳市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斌解释说,因涉及工程协议的事,移交需要一个过程。
扶梯代管方一位姓宋的负责人说,扶梯是去年1月28日运行的,运行后,发生了三四起老人摔倒事故,“虽然事故并不是电梯运行质量造成的,作为代管方救助了摔伤老人,并垫付医药费,赔了不少钱。每天在这里上上下下的老年人太多了,我们压力很大”。
“这是典型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吃饭噎着了,就不吃了吗?”家住贵阳市双峰路的市民罗军说,他和老伴已经70多岁了,几乎天天都去公园晨练,而此处地下通道是必经之地。
自去年接连发生数起自动扶梯事故后,电梯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记者连续走访贵阳市多个装有自动扶梯的地下通道及大型商场,发现也经常发生老人或小孩摔伤、夹伤的情况。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