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面对“文化强国”的战略实施,面对“精神家园”建设的时代课题,作为文化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创造者,各地领导干部的理念和作为关系到社会“道德想象”的维度、公民“心灵成长”的路径、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本期我们邀请了8省区的宣传部长,围绕本报评论部“如何建设文化强国”系列评论,探讨各地的关注焦点,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
让“最美”成为“家园”载体
茅临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近年来,在浙江大地上涌现出的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环卫工人……一个个平凡而鲜活的普通人,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成为提升道德风尚、增强精神力量、铸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
让这些“最美”成为浙江精神品牌,要强化引导,像树立英模人物一样树立普通百姓的道德典型,像捧红文艺体育明星一样捧红“草根英雄”,让“最美”人物感动公众、传承精神、延伸理想。要在强化实践上下功夫,“最美”贵在实践,要积极推动人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自我奉献中增强社会价值认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要在强化保障上下功夫。“美”的认同,需要精神倡导,也需要物质支撑。要加强对“最美”行为的政策激励,加快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褒奖体系,以援助、奖励、社会保障等措施,形成支持、鼓励人们真学、真信、真用的良好氛围和制度保障。
查看详细:茅临生:走具有鲜明浙江特点的文化强省之路
以文化突破赢得竞争优势
赵金(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云南是文化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1996年我们在全国较早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奋斗目标,2008年又提出了推动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的战略思路。经过10多年的努力,云南文化建设取得较好成效。以《云南映象》、《丽水金沙》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精品带着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在不断接受市场和观众的考验中成为云南亮丽的文化名片。
回顾发展历程,云南开辟了一条具有自身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新途径。云南的实践证明,文化既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经济欠发达地区并不等于文化欠发达。像云南这样经济基础薄弱但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通过文化上的突破,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当经济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时候,经济发展才能进入更高层次,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放大“好人好报”的正面效应
唐承沛(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文化建设不能成为短腿。这些年,为回应人民群众焦虑的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问题,进而培育良好“道德想象”,寻找支撑“心灵成长”的支点,安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打造“好人安徽”品牌。我们以开展学雷锋活动为抓手,褒奖群众身边的平民英雄,推崇在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努力挖掘安徽丰厚的道德资源,不断放大“好人好报”正向效应,着力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数年的“中国好人榜”评选中,安徽上榜人数都名列第一。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制定帮扶道德模范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解除道德模范的后顾之忧,激发更多的人见贤思齐行善事、做好人,不断夯实美好安徽的道德根基,增进人民致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安徽的认知认同。
打造文化市场的中国品牌
沈北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
今天,文化已经和经济一起成为一个地区提升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在推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资源和文化资本,将文化品牌转化为文化产品品牌,并以这些文化品牌为依托,利用和开发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印象·刘三姐》、愚自乐园、《八桂大歌》、临桂“三皮画”……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是广西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沿着这一思路,为创造性实施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树立一个新样板。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更加积极地配合国际上的中国文化热,为国际文化市场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使广西文化产品品牌像“迪斯尼”乐园和好莱坞大片一样走红世界,把党和国家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设计“核心价值”的培育载体
胡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
一位学者曾说过,“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支撑这一事业并维系这一事业成败的无形的时代文化精神。”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同样需要有一种强大的精神作支撑。
2011年,我们在全区广泛开展“新疆精神”大讨论活动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了“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新疆精神是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在新疆的地域体现,是新疆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坐标。新时期新阶段,我们把弘扬和培育新疆精神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突破口,精心设计培育载体,不断开拓弘扬途径,挖掘和培养了一大批体现新疆精神的模范。面向未来,我们将高擎新疆精神的旗帜,助推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潮,让谋发展、盼富裕、思稳定、促和谐成为新疆的主旋律。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胡苏平(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如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近年来,山西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了文化建设的新格局:一是“五大战略”引领发展。通过大作品表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的战略,打造文化品牌。二是“五大产业区”统筹发展。按文化资源区域分布特点,规划北部佛教与边塞文化、中部晋商文化、南部根祖文化、东南部太行红色文化、西部黄河风情文化五大产业区,形成文化产业新格局。三是“五个一工程”联动发展。实施每个市县出台一个好政策、做强一个好产业、生产一个好产品、办精一个好会展、打造一部好剧目的“五个一工程”。四是“五个新进展”加速发展。努力在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精品创作、新型文化业态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
给“精神”注入文化引导力
袁荣祥(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特色是区域文化的魅力所在。福建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对台优势,包含着极具区域特色的丰富文化形态。只有深度发掘、有效激活内在元素,在挖掘特色内涵上下功夫,在培育独特魅力上求突破,才能凸显八闽文化的特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以“特点特色”增强八闽文化魅力,我们将大力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在彰显福建历史文化精神特质中增强文化引导力。突出区域特色,建设一批特色文化城市、县区和村镇,推动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在打造知名品牌中增强文化影响力。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有文化为纽带,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闽台文化交流合作格局,打造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在发挥闽台“五缘”优势中增强文化凝聚力。
让文化为旅游造“形”铸“魂”
谭力(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提升文化品质,促进旅游与文化高度融合,增强核心竞争力,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必由之路。
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年来,我们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海南特色文化为依托,充分挖掘各种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既为国际旅游岛建设造“形”铸“魂”,也奠定了文化繁荣发展的坚实基础。
目前,海南正以“海南文明大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信息化、生态化为核心,大力加强现代文化建设;以培育独特文化魅力为牵引,加紧整合和挖掘利用海南特色文化资源;以拓展文化发展空间为动力,加快构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以增强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为目标,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努力早日把海南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