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随着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忙着购买教辅书,教辅市场乱象再次引起关注。一些业内人士介绍,由于教辅市场需求大、利润高,使得大部分出版社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多”“杂”“乱”等问题成为困扰教辅市场的几大顽疾。
看着都差不多,不知如何选
中小学开学后,光顾各大书店教辅区的人多了起来。然而,面对种类繁多的教辅书,一些家长无奈地表示“不知如何下手”。
记者近日在位于广州市北京路的新华书店看到,教辅书不仅种类繁多,书名的相似度也很高。比如在“初中英语”书柜里,写着“初中英语语法大全”的就有六七种,此外还有“语法全解”“语法一本通”“语法必备”等。书店销售人员说,很多教辅书看起来大同小异,不少顾客在挑选时都很迷茫。
广州市民林先生在书柜前徘徊了很久,最后还是不知道要买哪一本。林先生说,他的孩子正读初二,英语成绩较差,本来想买本语法书给他看一下,但这么多书让他眼睛都看花了,感觉哪一本都可以,而且内容都差不多。
记者看到,确实有不少书在封面写着各种动人的广告语,比如“十年畅销”“名师点拨”等,还有一些写着“教你如何成为尖子生”等,让人无从选择。事实上,除了书名和包装上的大同小异,教辅书内容同质化现象也比较严重。广东省某重点中学初一学生吴威告诉记者:“很多书的练习题都是一样的,还有一次在两本书上做了同一道题,但书上的答案却不一样。”
广东省政府督学李伟成说,教辅书内容同质化已经是一个老问题,很多都是互相抄袭,东拼西凑。一些家长不了解其中内容,容易被精美的包装和动人的广告语所迷惑,买到手的书不但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帮助,反而会增加孩子的负担甚至是误导孩子。
超八成出版社涉足教辅书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教辅书几乎是必不可少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升学的重压下,中小学生的教辅书少则几本,多则达到10本以上。华南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小军认为,正是因为学生和家长这种“刚性需求”的存在,教辅市场隐藏着巨大的利益,很多人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导致多年来教辅市场呈“多”“乱”“杂”等几大乱象。
何小军说,国内80%以上的出版社都涉足教辅书出版,其中包括很多非教育类的出版社。且教辅书品牌繁杂,名称混乱。在市场上,“金版”“金牌”“金题”“金卷”等雷同品牌的教辅随处可见,而以“名师”“名人”“名校”为号召的教辅也大量存在,有名无实的教辅充斥市场。教辅市场还存在一位“主编”挂名多个教辅产品的怪现象,如同一“主编”同时挂名的教辅材料多达一百多种,大大超过了个人编写教辅的极限。
此外,“高定价低折扣”的现象也大大扰乱了教辅市场秩序。不少出版商搞“一号多版”、甚至盗印正版书,向一些学校推销侵权教辅。这种教辅书一般定价较高,以超低折比如两折卖给学校,学校再以一个高一些折扣比如五折卖给学生,从中获取利益。何小军说,这些教辅书不用付稿酬、版税,很多都是粗制滥造,错漏百出。
加强资质审查,完善监管体系
“目前市场上各种教辅铺天盖地,不仅扰乱了教辅图书出版市场,更影响了正常教学,给学生带来负担,造成误导。”李伟成说,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存在学生学习需要与大量教辅泛滥和粗制滥造之间的矛盾。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教辅出版环节的管理规范和资质审查,进一步完善教辅书监管制度体系。
2011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对出版、印刷复制、发行、材料质量、价格、市场等多个环节的管理作出更严格的规定。业内人士认为,应进一步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措施,比如尽快出台关于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资质的详细标准,进一步完善教辅监管制度体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