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云南省宣威许多农民已经开始耕地施肥,有的小春作物已经抢抓节令种到地里。图为宣威市格宜镇大兴村委会村民忙收萝卜,准备今年的大春种植。丁宪魁摄
全国推进构建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座谈会16日在广州召开。进一步防控整改违法用地,广州率先试水的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有望在全国推广。与此同时,我国二次土地违法问责已经启幕。一个信号清晰传出——中国将严厉打击土地违法,严守耕地红线不放松。
违法者要丢“帽子”
把“位子”、“帽子”与防控整改违法用地成效挂钩的考核方式,使广州一度严峻的违法违规用地情况得到遏制。
从2008年开始,广州逐步建立落实了以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为核心的土地执法监管新机制。广州市政府每年对各区县政府土地执法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凡整改违法用地不得力的区委书记、区长一律就地免职。过去3年,广州共处分干部25名,拆除违法用地上的违法建筑255万平方米。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徐德明强调,要让违法行为付出巨大代价,违法者不能是“换位子”,而是要“丢帽子”。
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4亩,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为了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我国一直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行为。据统计,2009年底以来,国土资源部共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的土地违法案件80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52人次,移送司法机关20人。
土地问责动真格
利用卫星遥感定位图进行的“卫片检查”就好似一双“天眼”,盯着广袤土地进行监测。
在云南省楚雄黎族自治州,民营企业德胜钢铁有限公司在没有合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巧立名目占用土地1868亩,其中包括1461亩耕地。掩人耳目的行为没能逃脱卫星遥感定位图的“法眼”。去年3月,在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的督促下,楚雄州国土资源局对德钢公司做出处罚决定。同时,纪检监察机关对楚雄州政府相关责任人予以免职处理。
依据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情况,去年7月7日,国土资源部、监察部首次公开了土地违法问责结果,全国有73个市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被给予党政纪处分。
眼下,第二次土地违法问责已箭在弦上。按计划,2010年度土地违法严重地区市县一把手问责结果将于今年公布。事实上,去年12月26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已在北京集体约谈11个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今年1月至2月上旬,国家土地督察派驻地方督察局又密集约谈了重庆、四川、宁夏、青海、贵州、湖北、浙江、福建以及上海9个省(区、市)的一些严重违法的地级市和县市的政府主要负责人,通过约谈督促各地尽快整改查处违法用地,通过警示避免干部倒在问责红线上。
节约集约转方式
超过100亩——这是我国西北部分省区新增亿元GDP所消耗的土地面积,是广东省的近两倍,比浙江省高出五成。去年以来,西北地区经济增速明显加快,GDP增速高于东部地区,但部分地区土地利用粗放状况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粗放增长方式已经开始触摸到了资源供给的边界和环境维系的底线。”徐绍史在2月14日举行的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表彰大会上说。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正成为不少地方的共识。另外,一些省已经将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实绩考评的重要依据。浙江、广东将“耕地保有量”和“节约集约用地”两项指标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范畴。
“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会倒逼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姚华军研究员认为,通过构建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新机制,推动节约集约用地,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