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站在高山顶上,才能一览众山小。对周围的环境了如指掌,尽管有风险,但如果做出来就是突破。如果站在山脚下,对周围什么都看不清楚,没什么风险但也什么都做不出来。而只有站在前沿上,你左动动、右动动,都会出成果,不过是成果大小的问题。
人一旦失去了创新思想,工作就平平淡淡了。——顾秉林
大学的根本不在于“大”,而在于“学”,在于以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绝对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更不能片面追求各种大学评价的量化指标,而要深入探究大学的本质,正确把握办学规律和要素,注重内涵建设,着力提高发展质量!——陈吉宁
昨天下午3点,清华大学在主楼举行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智勇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清华大学校长的任免决定,原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吉宁任清华大学校长,免去原校长顾秉林清华大学校长职务。巧合的是,新老两任校长都是吉林人。
顾秉林于2003年4月从上一任校长王大中手中接过执掌清华的帅印,至今整9年。新校长陈吉宁是地地道道的清华人,不仅本科和硕士阶段都在清华就读,上任前在清华大学担任了6年的副校长。
老当家顾秉林
给学生上课改传统模式
顾秉林,清华第一个百年的最后一任校长,也是清华新百年开局的校长。他在任的9年中,到底给清华留下了什么,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而环境学院院长余刚认为,顾秉林留下的不能单说是硬件的提升还是软件的完善,而是全面推进了清华各项工作,提升了清华的综合实力。
最年轻的教授成校长
在担任清华校长前,顾秉林身上就有很多“最”,而他认为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求真务实。
1988年,清华最年轻的教授;1990年,清华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199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清华大学当选的最年轻的院士之一;2000年,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2001年,清华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顾秉林曾有海外求学的经历。1979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公派出国人员,顾秉林告别体弱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远赴丹麦求学。这一年他34岁,可就是这位34岁的大龄博士,仅用半年时间就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所有的学位课程,被导师赞为最好的学生。198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顾秉林没有旅游没有参观,日夜兼程赶回阔别3年的清华。
2003年4月,在那个因为非典而显得动荡的春天里,顾秉林临危受命,成为了清华校长。
为建设一流大学打基础
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作为校长,顾秉林不算是干得时间最长的,不算是最年长的,也不算是最年轻的,但是因为他的名字和清华百年校庆相连,注定会变得特殊。
顾秉林在位的9年,正是中国高等教育全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作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清华离“世界一流”到底有多远,究竟还要多久才能达到“世界一流”?顾秉林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在这几年中,清华大学从过去的以工科见长,到现在工科优势不减,传统学科陆续复建,文、理、医、艺等专业纷纷完善发展;从过去培养出大量人才留学海外,到吸引大量知名学者回到清华……他试图给建设一流大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清华校庆前夕,顾秉林终于给出了一个答案。目前在各类世界主要大学排行榜上,清华大学基本在50多位徘徊。根据学校发展战略,清华大学正努力在10年内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并在205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在顾秉林看来,百年华诞是清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清华迈向未来的历史新起点。
吸引众多知名学者归国
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是要有一流的人才,吸引更多的人才一直是顾秉林的心愿。从他2003年就任清华校长以后,就着力于此。国内的硬件条件、待遇薪酬等都很难和国外相比,用什么吸引人才回来?顾秉林的秘诀是“讲感情”。
2004年,清华引入了图灵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全职教授姚期智先生,当时他只有50多岁。如果说杨振宁归国在中国学术界引起了强烈震动,那么姚期智回国在美国学术界引起了强烈震动。当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长问顾秉林:“你们用什么办法把我们最优秀的人才挖走?”顾秉林的回答是:“一靠事业,二靠感情,三靠营造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顾秉林看准了绝大部分海外的华人是非常爱国的,也很愿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所以就要抓住这点,尽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之后清华又成功引进了施一公教授、钱颖一教授等一批年轻的高端人才。
即使如此,顾秉林还不“知足”,在清华百年校庆之际,他提出未来10年要实施人才引进“221计划”,引进杰出海外教授、副教授200名,支持校内从事基础研究青年人才200名,支持优秀学术团队中的中青年领军人才100名,提高师资和科研水平。
给学生上课改传统模式
做大学校长累,很多校长都有这样的感叹。可是顾秉林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坚持做一个事,就是亲自给本科生上量子物理课。顾秉林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了传统教室的模式,让学生们把课桌摆成圈,让他们可以更加便利地进行小组讨论。
能上校长的课,让学生们很兴奋,“除了理论知识,还能感受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开了眼界呗。”除了课本知识外,学生们都会抓住这个机会问他学校上的事。顾秉林记得,有一次应该是晚上9点20分下课,可是学生们在下课后开始问他课堂知识,后来又讨论起学校、社会上的事,结果双方都意犹未尽,一直到11点钟才结束,课堂整个延长了1个小时40分钟。
顾秉林很喜欢这种和学生的讨论过程,他认为可以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通过这样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把学生教育好”。除了了解学生,他觉得还可以通过这样了解第一线的教师,“我们要靠这种一线教师的感情来做事情,所以学校才能够运转得比较好一些”。
为青年教师买房难鸣不平
和很多其他学校的校长相比,顾秉林是个很低调的校长,较少在媒体前有强烈的情绪化表态。但是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顾秉林曾经为青年教师买房难打抱不平。
年轻教师的住房问题一直困扰顾秉林,“每次开座谈会或者路上遇到,都会和我谈房子问题。”他说,清华附近的房价已经升至每平米2万-3万,“别说年轻教师买不起,我也买不起!”
从2002年起,清华已经近8年来没有解决过住房,顾秉林下大力气决定推出两批住房。首批1000套左右的房子已经交付入住。另外,八家地区5000套左右的教师住房工程也已经启动。“我想,10年内清华教师不会发愁住房问题。”
然而也正是这一次下定决心,引起了舆论上关于清华福利分房的争议,面对质疑,顾秉林只说了一句话:“我做的一切,没有比政策所允许的多一步或少一步。”
在去年的清华人才工作会议上,顾秉林表示,学校要尽力为青年人才解决更多的顾虑,让他们能放开包袱全心教学科研,而解决住房只是其中之一。
顾秉林曾多次提出卸任
昨天下午,顾秉林最后一次以校长的身份在会议上讲话,他在讲话中深情表达了对上级部门、全体师生员工、广大清华校友以及家人的感激。他回忆起自己9年前在同样的会议上接过任命,“当时我表示‘必将竭尽全力,报效清华、报效祖国。’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在此后的32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有幸与大家分享事业发展的自豪与骄傲,也曾面对各种各样的困扰和烦恼。”
对于陈吉宁的接任,顾秉林称是“众望所归”。“相信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陈吉宁校长一定能够带领大家,让百年清华更加年轻,勇创新,尚沉潜,乐包容,实现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无论何时,我热爱清华的心,将永远不变!衷心祝愿清华人文日新,明天更美好!”顾秉林深情离开工作9年的岗位,全场师生给以热烈掌声。
对于这名老校长,中组部和教育部也分别给出高度评价,李志勇称顾秉林积极谋划学校工作思路并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学校取得了新的进步,而且为人正派,待人宽厚,深受广大师生员工的拥护和爱戴。
袁贵仁也称赞顾秉林公道正派,为人谦和,作风民主,热爱学生,关心同志,清正廉洁,不仅在全校广大师生员工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也得到了国内外高等教育界的敬重。他还透露,近年来,顾秉林同志从清华大学新百年的长远发展大局出发,多次提出退出学校领导岗位。
中组部称新校长具五大素质
对于新校长,中组部和教育部都表示了厚望。李智勇指出,陈吉宁同志是从清华大学成长起来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和领导干部。
他总结了陈吉宁胜任清华校长职务的五方面素质。首先是政治素质好,有较强的大局意识,熟悉高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主体业务和学校情况。
其次,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治校办学理念清晰,创新意识较强,有国际化办学视野。
作为中青年领导干部,陈吉宁的工作有闯劲,处事果断,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作为学者,他治学严谨,在环境系统分析领域取得了不少学术成果。
最后,陈吉宁工作勤奋,精力充沛,作风正派,原则性强,团结同志,要求自己比较严格。中央认为,陈吉宁同志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是合适的。
袁贵仁也认可了陈吉宁这些素质,认为他工作作风朴实,为人正派,要求自己严格,深得清华大学领导班子、老同志和广大师生员工的信任,希望他能团结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和全校师生员工,发扬清华大学优良传统,在清华大学新百年的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