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港童”的后遗症,除了不懂自理,长大后更出现情绪失控问题,公立医院儿童精神科近年接获不少个案。
香港有名校女生因成绩退步割肚和肩发泄,母亲认为无伤大雅;有生活被读书及10项课外活动占据的国际学校小学生,首次打机便沉迷,更因而与父亲大打出手。专家指家长只顾学业致青少年自残趋增,而自残其实是孩子的求助讯号。
一名16岁名校女生,一向成绩优异,打算考奖学金入大学,但一次成绩稍为倒退,不能接受,于是割肚及肩膀发泄,被转介到儿童精神科治疗。
不料,对女儿期望高的母亲竟说割手没有问题,“只是损,发泄到,由她割”。对治疗女儿,她又不与医护人员合作,直至校方要求其女儿需在没有自残行为,及解决精神问题后才能上课,母亲才合作,最终女生选择听歌放松情绪。
玛丽医院精神科顾问医生、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主管陈国龄指,青少年割手及自残行为有增加趋势,因为家长只顾学业成绩,少与子女倾谈,而子女遇到问题又会代为解决,令他们缺乏处理情绪的经验,不懂如何正确发泄情绪。
她续指,社交网络亦令青少年减少找朋友倾心事的机会,有不开心的事情只会写在社交网络,虽然得到很多响应,但忘记了这些“朋友”的回应,都不是真实的关心及支持。
全人发展中心艺术治疗师及资深辅导员唐明敏则指,割手者一般患有焦虑或抑郁,藉身上的痛楚分散注意力、忘记心中的痛楚:“流血时会有快感和刺激感,也更感受到自己存在:割手是会上瘾的,有些甚至会联群结党斗割得多。”
她直言,割手瘾比酗酒更难“断尾”,而且半数人都有自杀念头,因此外国会强迫割手者,接受精神科医生治疗。
除割手外,有些孩子亦会以咬断手指甲直至入肉,或扯头发来宣泄情绪。唐提醒,自残是求助讯号,家长必须表达关心和爱锡、聆听子女的心声及助他们改变,但勿责备孩子,免令他们更抗拒和自我收藏。若亲子之间本身有冲突,家长则不宜自己处理,应交予专业辅导人员跟进。
除了自残,更有学生将失控的情绪发泄在父母身上。一名12岁国际学校男生,父母在他5、6年班时,禁止他进行任何活动,只可读书及每周学习10种不同课外活动,包括钢琴、弦乐、语言等,但入名校后他开始放弃自己,因觉得已达到父亲要求。
其后,他首次接触游戏机便出现过分沉迷,父母未能制止,男生情绪失控,攻击父亲,父子大打出手;男生后来向医生说,“原来游戏机这么好玩,我牺牲了两年时间,现在要玩够本!”
陈国龄指,现今家长过分着重子女成绩,令他们缺乏正常玩乐时间,家长应认真考虑,到底想子女以健康为重,还是品格、成绩、社交,大部分父母“停一停,想一想”后,都发觉只要孩子不做坏事,已别无所求,建议父母要为子女制定适当的时间表,每周最少有半天自由活动时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