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的年龄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其在海外的心理状态应该成为海外华人教育者、留学生团体及国内家长们关注的课题。导致上海留日学生汪某在浦东机场刺母一案的家庭内因和社会外因就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过激案例。至少,类似案例最近在日本还有发生。
进入21世纪后第一个10年期间,中国国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为孩子提供前往海外学习的经济支持。同时,中国的不少大学也与海外大学之间开展共同培养计划“双学位”计划,开辟了中国留学生又一条出国途径。这样,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数量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中国家长们望子成龙,希望孩子通过出国深造成为跃过龙门的高级人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有不少家长忽略了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被定义为“90后”的一代较之“80后”,其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更加优越、和谐,在家中应该都是独生子女,绝大多数都是所谓的“421小太阳”——四个老人加两位家长拱卫起来的一代。有些孩子出国后能够在复杂的留学学习和打工生活中发现自我缺点,尽快调整状态,适应周边环境,心理成长就比较迅速;但也有不少留学生是“长不大”的一代,学习和打工遭遇不顺利,心理压力加大,自己不能适应了,便将这种压力反之转嫁给社会和自己在国内的父母。近年来发生过不少留学生自残、危害社会和回国后向父母“发威”的事件,其背后原因都与留学生心理缺失、人格不健全分不开。
按照年龄比较,现在的中国留学生基本上应该相当于是上世纪80年代走出国门的那一代留学生的子侄一辈。在心理成长状态上,两代人在走出国门的这一刻是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的。与那一代已经具备成熟人格的留学生相比,现在的孩子就像是初试羽翼的雏鹰,还没有经历过暴风骤雨。让他们成熟起来,国内家长的言传身教显然已经鞭长莫及,遍布海外的中国留学生组织和留学生前辈们可以在这方面发挥更多的力量。
对于每个独立的个体而言,各级中国留学生学友会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带着留学生唱歌跳舞的社团组织,其更大的职能应是为留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服务。同龄人之间的帮助和开导往往是年轻人心理上最好的灵药。
而远在国内的家长们也并不是“把孩子送走,每年给钱”就算尽到义务了,此时更需要通过日常的联络,了解和关注子女的心理变化,感受孩子的成长过程。
当然,心理成长问题毕竟是个人的事情。对于留学生本人而言,更要时时检视自己的心理状态,日常遭遇不顺心,感觉自己不能融入到国外社会环境、无法接受国外的心理环境,发现异常时,要在肇始阶段及时调整,加强与外界的各种联系,为自己的心理导入健康的疏导机制,否则,等到心理“积劳成疾”的时候就积重难返了。(作者:蒋丰日本新华侨报总编)-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