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高等教育界再曝丑闻,审查报告发现,一所名为狄克森州立大学的学校,自2003年开始违规向外国留学生发放文凭,410名被该大学授予学位的外国学生中,只有10个人真正完成了所有课程,这些涉嫌买文凭的学生96%来自中国。(详见A26版)
34年前,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留学生走出国门,那时谁家要是出个留学生,祖宗八辈都光荣。34年后,一切改变了模样。首先是留学生多了,不稀罕了。其次是大批留学生进了国外的“文凭工厂”、“野鸡大学”,留学生变成“游学生”,光荣不起来了。
“文凭工厂”坑孩子,这一点从“留学生归国找工作越来越难”的现状中可见一斑。遥想当年,“海归”可说是职场上的绝对宠儿,不仅公司企业抢着要,机关事业单位也以吸引来了“海归”为荣,什么高薪留人、什么送房送车,只要“海归”肯屈就,用人单位有求必应。但是现在,以笔者熟悉的本地一家“海归联谊会”为例,其1000多名注册会员中,有将近一半还处在待业状态,花高价留一圈洋回来,还不如在国内上大学找工作容易。
“海归”为何在就业市场上失宠?并不是我们人才过剩,而是因为有水分的“海归”太多,这些学生就像镀了一层金粉的破铜,蒙得了一时,蒙不了一世,当名声臭了之后,用人单位也就不把那些洋学历当回事儿了。
英语不需要雅思、托福成绩,甚至“连四六级证书都不用”,许多学生仅读了某个专业一年的课程,就获得了“相当于完成4年学业的学位证书”。进入这样的“文凭工厂”等于花钱雇人把自己推进火坑。因为,在“文凭工厂”里学不到真学问;年轻人的求学之路上,更容不得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
这种“文凭工厂”存在的唯一好处,是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但富起来的这批人不是那些混外国学历的中国孩子,而是文凭贩子。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1年,中国留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了44亿美元,平均一个中国留学生就养活一个美国人。这个结果让人哭笑不得,本来留学是为了有个好前途,没想到却变成了给人家送“钱途”。
面对留学市场上的层层迷雾,如何才能不再让外国“文凭工厂”坑蒙中国孩子呢?除了指望监管的加强,有一点更需要我们警醒:求学少一些投机取巧心,“文凭工厂”才能没市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