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雷锋传人郭明义
义务植树绿荒山的“草帽书记”杨善洲
勇救坠楼儿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
10年间资助百余贫困生的最美“洗脚妹”刘丽
主持人
杨蓥晖
嘉宾
本报评论员
戎国彭
魏英杰
司马一民
“向雷锋同志学习”。
一句向善的呼唤,已过49周年,但即便放在今日之社会大环境,仍然落地有声。雷锋,一个如灿烂朝阳般的名字,始终照耀着公众的心灵。
在我们身边,不乏雷锋式的好人,“当代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洗脚妹”刘丽、“最美妈妈”吴菊萍……他们看似平凡的义举,足以表达出人性的最动人之处。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今天,雷锋的时代过去了,雷锋的精神实质,却已沉淀下来,并且薪火相传。
当年周恩来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四句话:“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司马一民
杨蓥晖:我想先请司马一民老师,来和我们谈下雷锋精神。
司马一民: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也体现了人类共同珍视的价值理念。雷锋精神具有深厚的土壤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历史的必然。
当年周恩来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四句话:“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杨蓥晖:能解释下总理的四句话吗?
司马一民:可以。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雷锋一心向着党,他把党比作母亲,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属于党和人民的,无论遇到怎样艰难复杂的情况,都“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为了党,愿洒尽鲜血,永不变心”。
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雷锋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他坚持理想与现实相一致,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政治上要求严格,自觉经受思想锻炼,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修养的战士。
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雷锋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在他看来,“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关系一样。当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的时候,身上的细胞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损害。正因为如此,雷锋时时处处都以党、人民和祖国的利益为重,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作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雷锋人生观最光彩夺目的是,他正确地解决了“为谁活着,怎样做人”的问题。他把“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作为自己的信条,“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在这样的人生观指导下,雷锋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革命干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用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毕生奉献的誓言。
“毛泽东说过,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杨蓥晖
杨蓥晖:从雷锋个人来说,雷锋仅仅走过了22年的青春。虽然很短暂,但雷锋精神绝非是昙花一现,直到现在,还是影响深远,我想,这个应该是可以形成共识的。
司马一民:雷锋精神中的其中一条甘于平凡。雷锋凡事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自己生命溶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整体之中,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杨蓥晖:我记得当年读《雷锋日记》,其中有写,“今天是大年初二,我的战友们都去过年了,我不去,我今天要在马路上捡大粪。”
我想现在很多年轻人,特别是90后,00后,很有可能理解不了捡大粪这件事的。大家肯定会问,街上哪有大粪?但当时我们学习的,就是这种平凡处见光芒的精神,也没觉得在马路上捡大粪有啥异样。从这点来看,我们民族更追求功利价值和精神上的神圣化,或者说更追求宏大以至让人仰视的境界。
魏英杰: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是理解不了这种行为。
杨蓥晖:举这个例子,我想说明的是,雷锋在小事上能做得出彩的行为,即便在现在,同样是可以产生很大的社会感召力的。雷锋的有生之年,所做出的都是人人皆可为的小事,也正是小事而更容易让普通人弄清价值坐标,找到价值追求与价值实现的途径,这是一种道义价值。
毛泽东说过,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检验一个人的品质和境界,并不都是通过大事,能够创造惊天地、泣鬼神之伟业者毕竟有限,更多的人是平凡的,如果一个人做出更多的是小事,并且执著持久,也便蕴含或折射出伟大的情愫。这就足以说明,小事是可以体现人性的伟大的。
“今天学习雷锋精神,不能不提倡无私奉献精神,与此同时也要鼓励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的公民品质。这同样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主流价值。”魏英杰
杨蓥晖:但做好小事,做好平凡事这个东西是每个人触手可及的,我想很多人都做过好事,甚至能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但问题是能不能一辈子都这么干,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可能这个就是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魏英杰:学习雷锋精神,首先要厘清什么是雷锋精神。一直以来,我们都把雷锋精神等同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等同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可以说,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当下和未来,社会都需要雷锋精神。
例如,怎么样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和追求个人幸福、谋求正当利益有没有矛盾?实质上,两者并没有冲突。还应当说,为人民服务是分层次和要求的。例如,身为党政领导干部必须不忘本位,具备高度责任意识,始终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具有职业素养,这就是在为人民服务,在为社会作出贡献。换句话说,敬业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基本要求。一个人首先要敬业爱岗,才谈得上为社会作贡献。
司马一民:乐于奉献和爱敬业,也是雷锋精神感召一代又一代人的精髓。
魏英杰:但奉献也有境界之分。无私奉献是奉献,爱岗奉献、互助奉献也是奉献。特别是在当前,提倡和宣扬奉献精神,有必要考虑到大众参与,要让大多数人有能力奉献并且乐于奉献。无私奉献才是真奉献,这是对奉献精神的典型误读。我们不能因为长期以来更多地推崇、倡导无私奉献,而忽视了奉献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
应该承认,人有利他性,却也有利己的一面。无私奉献是一种崇高精神,正因为崇高,一般人往往做不到。所以,我们既要推崇无私奉献,有时也不妨提倡“有私奉献”,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勇于奉献、乐于奉献。这里所说的“有私奉献”,指的是量力而行,“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精神。举例来讲,企业家“裸捐”,这肯定是无私奉献了,可他若按企业盈利状况来决定捐赠比例,这就不算奉献?
杨蓥晖:这可能就是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表达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魏英杰:再举一个吴菊萍的例子。前段时间舆论十分关注她所说的要把公司奖励的20万元“自己留着用”的事情。不妨试想,如果她不把奖金和社会捐款全部捐出去,难道就称不上无私奉献?或者说,她奋不顾身伸手接住妞妞的壮举,难道就会因此打折扣?显然不是这样。吴菊萍这样做,丝毫无损于她的无私奉献精神。
甚至有时候,我们还应当鼓励“有偿奉献”,即鼓励企业和公民从奉献中获得适当报酬。例如,政府可根据企业捐赠数额,给予相应比例减税。这也是鼓励向善、树立社会正气的一种方式。说到底,不管是无私奉献,还是“有私奉献”、“有偿奉献”,其本质都是奉献,都值得提倡和鼓励。这样的话,每个人才能遵循理性原则,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也只有这样,奉献精神才是可亲近、可触摸、可延续的一种社会价值体系。
今天学习雷锋精神,不能不提倡无私奉献精神,与此同时也要鼓励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的公民品质。这同样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主流价值。
“雷锋与雷锋精神,当然是新中国的精神特产,如果要说世界上有真正的普世价值的话,那雷锋精神也是符合标准的。雷锋精神只有回归到人们普遍的日常行为准则时,它才真正回归到终极目标。”戎国彭
杨蓥晖:我想问下戎老师,每个人该怎么学习雷锋?
戎国彭:雷锋的可贵之处,在于经常做好事。仔细想来,这其实是有前提的,那是先做好人。
不少老年人怀念新中国建国之初的社会道德风尚,是有一定道理的。许多贫苦人翻身得解放,对新社会有一种知恩图报的心理,雷锋就是其中有突出表现特殊贡献的一位。用今天的话来说,雷锋懂得感恩,他是从心底里热爱这个社会,想回报这个社会。他的思想动机,远没有今天的人来得复杂。单纯的人,往往身累心不累,吃力并快乐着的。所以说,雷锋是幸福的。
杨蓥晖:你的意思是,单纯的人,更容易去帮助别人?
戎国彭:如果人以群分的话,不知能否分为坏人好人和本分人。不是说坏人不会做好事,但做好事是偶尔的,做坏事却是经常的。做好事是良心发现,做坏事是朝思暮想。本分人则比较规矩,出格的坏事不会去做,做好事也要掂量掂量的。而像雷锋这样的好人做好事,几乎成为一种第二本能,为了帮助别人往往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于是,雷锋式的真善美,闪耀的人性光辉,特别温暖,让人有人格意义上的心仪与折服。
如果还要画蛇添足多说一句的话,则要说有些人面临好事没去做,往往预示着他面临坏事的利诱到一定程度,就会把持不住,趋向反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觉地学习雷锋精神,是一种自我保护、自我救赎与自我升华,是一种做人立场也就是价值观的选定。假想着雷锋“傻”,只讲付出而没有得到,即便得到也是轻飘飘的表扬与赞美,那只能说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付出者自有精神的慰藉,情感的愉悦,意境的豁达和心灵的澄明……
杨蓥晖:当下的社会,我们还是希望有更多雷锋式的人物出现的。
戎国彭:对于社会来说,雷锋式的人物是不嫌多的,雷锋一多,社会运转的效能就低耗高能了。因为是讲奉献,而不是讲索取,注重解决他者诉求而不是首先强调个人利益。社会需要雷锋,也相应地有责任为这个导向鸣锣开道、保驾护航。从现实情形看,公益慈善行为的个人与集体,无论是设立基金会表彰奖励,还是减免税,都是明证,可以视作社会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的进化。
雷锋精神其实还可以暗示一点,政府不是万能的,不要说改善民生是个渐进过程,即便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再齐全,也不可能包办一切,这就得靠公民彼此之间的协作、协调,自行解决一些随时可能出现的矛盾、解决一些随时可能发生的困难。
杨蓥晖:你觉得雷锋精神对我们这座城市又有什么普世价值?
戎国彭:雷锋与雷锋精神,当然是新中国的精神特产,如果要说世界上有真正的普世价值的话,那雷锋精神也是符合标准的。雷锋精神只有回归到人们普遍的日常行为准则时,它才真正回归到终极目标。另外,或许会有人会对强行规定做好事的做法反感,如果格式化一下,肯定会引起非议的。但我要说,西方学校强行规定学生做义工,没有达到规定时间、没有受惠方的证明,就不给毕业。这,应该对我们思考社会常态化的“雷锋机制”有所借鉴的。
杭州要打造学习型城市,学雷锋当属应有之义。学雷锋,做好人好事,恐怕首先是道德自律,道德完善,洁身自好,把情操和价值观内化完成好了,自然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而一座有道德感的城市,肯定是温馨的,值得人赞赏和留恋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