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他自己宣称,“以60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大西洋银行,改名为新汇丰银行”,之后,迅速被推举为温州市政协委员,“林春平”这个名字在温州商人群体里,还是籍籍无名。
是的,短暂的风光之后,温州商人林春平最近有点烦:经过温州籍美国华侨、国内媒体和温州本地论坛及网民不依不饶的求证,他的“破冰之举”基本上被证实为一场“国际玩笑”。
据国内媒体分析说,林春平一“购”成名在温州积极申报“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当口,由此获得浙江省委和温州市委主要领导的公开赞扬,合情合理。在今年2月温州两会期间,“中国春平集团”整版广告强势登陆温州主要报纸。只是人们不知道,这个“中国春平集团”在哪里注册、成立?
林春平也不会想到,世人对于温州商人“收购”美国银行一事,表现出了那样浓烈的兴奋,甚至于对他宣称的各种细节,一个也不放过——
先是潇湘晨报的记者陈小瑛求证发现: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和特拉华州政府网站上根本查不到林所收购的“银行”。温州的一位旅居美国多年的华侨从特拉华州政府IRS(税务局)调来的数据发现,截止到2012年2月26日报税单显示,“美国新汇丰联邦财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居然为零,也就是说,林春平“收购”的所谓的银行,其本身就是一个影子。这位华侨分别给美联储、美国储蓄保险委员会、特拉华州银行监管、美国特拉华州公司注册处等部门发了电邮,他们都一一回信证实。华侨痛心地说:“这是一场国际玩笑,一场骗局。”接着,温州的一家媒体也向特拉华州州务卿办公室电话求证,得到的回复是:“这不是,从来就不是一家金融机构”。
可见,在互联网时代,希望沽名钓誉之举,最终都会像肥皂泡一样迅速爆裂。
林春平对中国网的记者宣称,“在没有这个银行之前,谁知道我一年做几十亿的产值?”
事实是:林春平挂名董事长的“中国米业集团有限公司”,连林本人也说不出“在哪里注册”。温州市工商局、温州市国税局的网站上都只有“温州春平丽泰米业有限公司”这样的名号。
人们不会忘记,2004年,一个叫做曾昌飚的温州商人宣称“整体承包朝鲜第一百货大楼”,在国内外也被炒得沸沸扬扬,当年9月13日,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深入朝鲜调查发现,这是一个骗局。于是,曾昌飚迅速被公众“忘记”。
所幸的是,曾昌飚的“承包”案例没有造成很大的国际负面影响。而林春平的“收购”案,其潜在的负面影响正在慢慢发酵之中。近日来,了解真相的温州人,通过各种方式,对林春平实际上损害了温州商人正面形象之举表示了愤怒。一位叫做“瑞安读书会”的网民说:“听说林先生最近要再收购第二家美国银行,资产比大西洋银行多十倍,并且决定联合3家公司一起收购。到这一步,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以前的种种只是一个铺垫。这就像前段时间纷纷倒闭的温州担保公司,老板一定要开豪车、住豪宅,这样大众才放心地把钱存到他们那里。”
在一片质疑声中,3月7日上午,人民网记者向温州市税务部门查证:林春平在温州注册成立的3家公司,“都是小公司”,企业创办以来,总纳税额为434083元(国税部分)其中,纳税额最高的是温州双频实业有限公司28万元,春平丽泰米业有限公司的纳税额是149873元。当然,不排除林还向海外注册的公司缴纳了相应的税金。
我们不禁要问:“中国春平集团”“一年产值几十亿”,以“6000万美元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这一切从何而来?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今天还有人试图以“国际玩笑”博得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那么,这样的玩笑一定是开大了。而有意无意扩大林春平“收购”银行之举影响的媒体,更要深刻反思:我们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我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是不能动摇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