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相斌:“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是湖北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的一句话,这句话如何解读?
李鸿忠:产业是核心,是财富之源,没有产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就没有基础和依托。我们讲“企业家老大”,是相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官本位”意识而言的。将企业家尊为“老大”,就是要树立“先商后政”的理念,宁可让政府麻烦,也不能让企业费事。我们要求省里的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以满足企业和项目建设需要为目标,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改进工作,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探索建立集成式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率,其根本目的就是在全省上下进一步营造亲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懂商、悦商的浓厚氛围,让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受到应有的尊重,更加安心、舒心、开心地投身企业发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企业家是市场主体,承载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任。湖北要发展,要靠产业、工业、企业,企业发展要靠企业家。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纳税的责任主体,是企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是极为特殊的资源。我们把企业家比作是1,金融、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就是0,没有企业家,后边一切都是0,有企业家这个1,后面0越多数字越大,企业家就成了关键。我们提出“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就是尊重企业家在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发展上所作的贡献。在鄂央企和省属国有企业对湖北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尤为可喜的是,湖北的民营经济份额已占全省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对于国有经济比重较大的湖北来说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把企业家摆在更重要、更突出的位置,给予足够的尊重,能够激励大家争当企业家,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助推湖北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梁相斌:我们注意到,您十分强调“软资源”、“软实力”,请问,如何解读湖北的“软资源”、“软实力”?如何扬长避短,发掘“软资源”、发挥“软实力”,促进湖北的跨越式发展?
李鸿忠:我们对资源的一般理解就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随着人口增多、人类经济活动强度越来越大,可资利用的自然资源日趋匮乏。罗马俱乐部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发出了“增长极限”的警告。自然资源的日渐枯竭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湖北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也很少。严峻的形势迫使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重新审视资源理念,更新资源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赖以维系的资源投入是多方面的。除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硬资源”外,凡有利于增长和发展的、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都要视为资源。比如制度、投资环境、改革创新、区位优势、人力资源、管理、文化等都是更重要的软资源。硬资源是有形的,是受时空限制、有限供给的,是紧约束的,而软资源可以说是无限的,完全取决人的努力创造和科学开发利用,是更宝贵的资源。实践证明:发展水平越高,对硬资源的依赖程度越小,对软资源的利用水平越高。比如,一车皮钢铁抵不上一小包芯片的价值,因为芯片是智力产品,高度凝聚了人类智慧。在目前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物质要素投入受限的情况下,充分挖掘软资源、开发软资源就更具现实意义。湖北是一个“硬资源”相对贫乏的省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过去主要依靠要素和资源的投入转向更多地依靠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创新驱动”轨道上来。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干部破除传统的思维定势,树立新的“发展资源观”,“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最大限度地挖掘软资源、开发软资源、利用软资源,以提高资源转化和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益,增加湖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不断创新与超越中迈向现代化的更高阶段。
开发软资源,提升软实力,具体地讲,一是积极推动思想大解放,把解放思想落脚到解决实际问题上。二是大力培育发展文化,把“一切是否有利于发展”作为发展文化的核心,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三是加快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四是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把湖北打造成为全国软环境最优的地区。五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振精神状态,把发奋图强精神转化为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推动力量。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