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3月9日电 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月CPI同比增幅,最终定格在3.2%。在“实际负利率”终结的利好数据支持下,A股当日延续升势。修复行情能否持续?
A股升势得以延续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其中2月CPI同比上涨3.2%,环比下降0.1%。这一数据显示在政府防控物价过快上涨的努力下,“实际负利率”状况终于获得改变。
此前市场预测的CPI同比增幅为3.4%左右,略超预期的数据对A股形成利好。当天沪深股市高开高走,上证综指收报2439.46点,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79%,深证成指涨幅则达到1.61%。
南方基金首席分析师杨德龙表示,2月份CPI回落幅度超预期,显示经济增速回落导致实际需求的下降,预计未来几个月价格指标将继续回落。
杨德龙表示,在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速下滑的双重作用下,通胀压力明显减弱。未来经济增速回落加快将逐渐取代通胀成为市场首要担心的问题。“目前,货币政策面临着从偏紧到适度放松的转向,预调微调成为主基调。在通胀下行趋势确立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放松力度可能超出预期,这将给市场带来进一步反弹的动力。”杨德龙说。
不过,在总体预期乐观的同时,不少机构对利好数据的解读显得相对谨慎。来自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观点认为,尽管CPI环比回落符合预期,但是与历史同期相比回落速度较慢。而通过分类数据观察,劳动力密集的产品和服务价格较为坚挺,反映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势头依然明显。
东方证券则认为,由于中期经济增速和CPI“双回落”的趋势已经确立,企业盈利或再度承压。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A股上涨空间有限。
仍需直面诸多考验
去年四季度,易方达基金曾表示,伴随宏观经济政策预调微调的开始,短期经济可能面临流动性改善、政策侧重“保增长”带来的预期改善。过度悲观导致大幅下跌的资本市场,短期也面临着政策改善、经济预期见底回升带来的修复行情。
易方达基金的预判,在今年以来的A股市场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龙年新春以来,沪深股指震荡上行。按照9日收盘点位计算,上证综指年内累计涨幅接近11%。
面对CPI环比重现回落,A股的这轮修复行情能否延续?在许多机构看来,能否真正利好A股仍有待观察。
此次数据公布恰逢全国“两会”举行。会上传出的诸多重大信息,值得投资者研究和回味。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其中GDP增长被定位于7.5%。八年来的最低经济年增长目标,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投资者对于经济增速下滑和企业盈利能力减弱的担忧。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全国人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今年要“继续坚持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不动摇”。这一表态与前期多个城市放松“限购令”的试探被“叫停”相互叠加,令投资者对于楼市调控的放松预期落空。
除了政策面外,资本市场本身改革的推进,也将对市场运行轨迹产生重大影响。创业板退市制度呼之欲出,主板退市制度接踵而至,高收益债券有望推出……
易方达基金专家表示,在中期预期没有形成之前,市场依然无法摆脱现有弱势格局。在这一过程中,投资者仍需保持跟踪并谨慎判断。
把握结构性机会
告别了“齐涨共跌”时代之后,A股机会呈现结构性特点,已经成为投资者的共识。然而,面对整体环境趋好、不确定犹存的市场,在如何把握结构性机会这个问题上,机构的观点仍存差异。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以“罕见投资价值”高调“唱多”蓝筹股,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分别表示“蓝筹股是股市价值的真正所在”和“蓝筹股是成熟投资者的理性选择”,与郭树清呼应。多家机构认为,大盘蓝筹股后市仍面临众多利好,当下布局蓝筹股仍“为时不晚”。
部分机构则更看好新兴产业。嘉实中创400ETF及联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杨宇表示,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而进行的结构性转型过程中,以产业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提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将受到政策的更多扶持,相关产业发展或将提速,投资价值和前景值得期待。
市场的分歧在指数走势的分化中得到了部分印证。2月9日至3月8日的21个交易日内,有15个交易日创业板指数走势好于沪深300指数,其中有3个交易日二者涨幅差距超过1%。9日当天创业板指数大涨2.10%,涨幅远高于沪深300指数的1.08%。
在这一过程中,市场热点转换频繁,煤炭、有色金属等周期板块,以及以传媒教育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轮番成为资金追逐的热点。
事实上,单纯跟随市场热点转换的板块轮动已然没有太大价值。在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基金经理余广看来,短期热点轮动既需要把握进入时机,又需要把握退出时机,难度非常之高,此类组合调整很难获得超额收益。
“目前不少行业板块的估值水平已经显示出投资价值,精选便宜的好公司持有是更实际的策略。”余广说。从这个角度而言,在当下的A股市场,价值投资方是正道。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