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1 个小时的手术,省中医专家组为潘权普取出38 颗霰弹 羊城晚报记者蔡弘摄
下午:腹内手术最复杂 反复定位如同大海捞针
据主治医生介绍,下午(11 时至19 时)的手术为“拆弹”第二阶段。主要涉及腹内,手术也最为复杂,由陈志强副院长亲自主刀。从11 点开始,操刀医生一直处于紧凑、高效的工作状态。手术台前,医护人员不停更换铺巾、手术钳,整个过程井然有序。
“我们花了三个小时,把剩下位于盆腔内壁及腹膜腔密集弹区的血管、肌肉组织一层层拨开。”
陈志强称, 数颗最难取的霰弹已经长进组织里面,为不伤及腹膜腔,手术医生从腹膜腔外进行组织剥离。“他六年前的枪伤和手术, 组织结构受到很大破坏,给这次手术带来了额外难度。”
下午的“拆弹”手术,一共进行了9 次定位。为免辐射,医生穿着铅衣连续奋战,手术最为困难的地方在于腹部中枪的位置,霰弹陷入极深和分散。医生努力剥开肌肉和疤痕组织、分离保护血管及膀胱输尿管等重要器官,虽然前期已经过定位,仍要不断地仔细搜寻。据陈志强副院长介绍,像潘权普这例需取出残留体内霰弹时间如此长、数量如此多的手术,临床并不多见。“一颗一颗找,真的是像大海捞针。”
尚余19 弹散布盆腔内 对身体和生活影响不大
到28 日晚上8 时,此次“拆弹”手术共取出38颗霰弹,靠近血管等重要脏器的霰弹和对生活质量构成影响的霰弹,都得到了清除,基本达到了预定目标。剩余的19 颗霰弹散布在盆腔内,对身体及生活影响已经不大。考虑到病人康复等因素,医生果断中止手术,将潘权普伤口及时缝合。
妻子焦急守候11 小时 始终坚信“好人好报”
一边是紧张的手术,一边是潘权普家人焦急的期盼。潘权普妻子梁赛英及妻弟、妻妹都赶到医院手术室外等候。梁赛英从陪送丈夫进手术室到术后推出,一共等了11 个小时。
梁赛英告诉记者, 自从丈夫被省中医院接到广州后, 家乡的乡亲父老都很关心其手术进展情况。“他们打电话来,说了很多勉励的话,让我感动不已。”夫妻俩14 岁的儿子,目前在家一个人照顾自己。“午休家里没人做饭,他自己跑到隔壁中医院食堂打饭, 中午还打电话来问他爸爸的手术情况。”潘 权普小姨子梁小姐回忆起姐夫见义勇为的事迹,因当时场面危险,至今心有余悸。
梁赛英称,丈夫见义勇为,如今得到人们的认可,让她深感欣慰。“现在住在省中医院病房,隔壁的病友知道了他的事迹,也纷纷来慰问。好人有好报,我始终相信这句话。”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