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个人信息保护"国标"将出的消息,再度引发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热议。这一被指只是“指南”而不具强制性的标准,对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究竟有多大的作用,要切实遏住泄露个人信息的黑手,当前最迫切需要做的是什么,如何发力才能筑起公众个人信息"防盗墙"?
有关方面称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即将出台。(资料图片)
“指南性”国标能否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专家吁加快立法
个人信息保护将出台"国标" 明确使用后立即删除
近日,工信部直属的中国软件测评中心透露,他们联合30多家单位起草的《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已正式通过评审,正报批国家标准。工信部安全协调司副司长欧阳武介绍说,这个指南能为行业开展自律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为企业处理个人信息制定了行为准则。
评:保护个人信息仍然是嘴上“唱功”?
参与调研制订的一位专家日前对媒体说,“《指南》不具有强制性,只是一个推荐实施的国家标准,网站、商家违反了也不会受到任何处罚。”
40部法律难约束个人信息泄露
工信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刘九如统计,目前有近40部法律、30余部法规,以及近200部规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其中包括规范互联网信息规定,医疗信息规定,个人信用管理办法等。
“针对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并不少,然而内容较为分散、法律法规层级偏低。”刘九如说。刑法修正案(七)被认为是个人信息立法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诸多法律界人士认为,刑法未明确该罪的具体界定标准,这一条款还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空间。
专家吁加快个人信息安全立法
《个人信息安全法》并非从未尝试破冰。参与此次专家意见稿的梅绍祖说,当时文本已从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上报到国务院法制办,此次未能进入正式立法程序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从紧迫性上讲还没太关注这个问题”。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力主加快立法。
他山之石:国外如何应对个人信息泄露
德国,早在1977年就制定《联邦数据保护法》,以后两度修法,明确手机用户拒绝商业广告短信,可与运营商签订一份合同,运营商违规滥发短信,投诉一次最高可罚五万欧元。如果有10人、100人投诉,电信商可能要被罚得倾家荡产。英国《通信管理条例》规定,未经收信人同意发送兜售产品的垃圾信息,属于违法,法院受理起诉并查实后,每次罚运营商5000英镑。
一个不能再忽视的问题:谁来保护我的个人信息?
一位乘客用手机扫描自己的火车票信息。通过扫描软件可获得火车票二维码含有的身份证信息。本报记者浦峰摄(资料图片)
网络倒卖个人信息犯罪案件透视:谁让我们变成了"透明人"?
前些天,已经工作两年的刘女士无意间在一家求职网站上发现了自己两年前投出的简历。她的生日、身高体重、家庭地址、教育经历、特长爱好等诸多的个人信息一目了然。“看到网页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扒光了衣服,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没有任何隐私可言。”
公众对个人信息被出售“烦心,又无奈”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上海罗维邓白氏营销服务有限公司出售1.5亿条个人信息,每条要价0.3到1.5元。如今公民个人信息被“裸体”司空见惯,你去售楼处买房,出不了三天,家装公司就会打电话向你推销装修。你去车市买车,很快就会有人向你促销保险。
调查:60%被调查对象遭遇过个人信息被盗用等问题
3月15日下午,在2012年中国个人信息保护大会上,主办方之一的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发布了《2012年网站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测评报告》。这份报告中的“2011年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网站分类平均得分排名”显示,银行网站得分仅31.98分(满分100分),成为电子商务、招聘网站、婚恋网站和游戏网站等7个测评分类中得分最低的网站类型。
中国互联网大规模泄密事件将个人信息保护推至风口浪尖
前段时间,警方破获CSDN(即中国软件开发联盟)的600多万条用户名和密码泄露案件,“目前为止对网站的处罚只是提出行政警告,太轻了,这种处罚几乎没有威慑力。”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梅绍祖说。
各方热议:如何抓住泄露个人信息的"黑手"?
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周汉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最好的办法还是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纵观世界各国,单独立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已是大势所趋。单凭一句笼统抽象的“违反国家规定”,而没有具体的行政法律法规作为指引,在实践中,给如何认定出售、提供、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非法性”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刘仁文:如果没有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作基础,如何认定违法将会是一个难题。如果把问题都依赖于刑法,很容易造成刑法执法工作的超负荷运转。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公诉一处林洁: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明确定罪标准。第二,加强内外沟通,统一执法标准。第三,密切多方配合,破解取证难题。
网民尹卫国:保护个人信息必须从源头抓起,对泄密的商家处以“严刑”,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并造成损失,有权起诉商业机构要求赔偿,这正是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抓手。
网民张友:要遏住泄露个人信息的黑手,必须多管齐下,共同发力,同时必须加大惩罚力度,要打苍蝇也要打老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