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资排辈,有可能形成干部“断层”
各地发力密集选拔年轻干部,指向一致:加快干部队伍年轻化。
不管去年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还是今年县乡人大政府换届,中央和省委都做了硬性要求:换届后,县级领导班子至少有一名35岁左右的干部,乡级层面至少有一名30岁左右的干部。
选拔年轻干部进班子,不只为完成换届任务,更多出于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的考量。扬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市里现在重点发展软件产业,重大项目的洽谈、跟踪、落实,需要素质高、观念新的干部团队,而现有干部队伍年龄偏大、学历低,必须让年轻人尽快挑担子,他们多是科班出身,有活力、有想法、有专业知识,能满足发展需要。”
常规的干部晋升路径不利于年轻干部快速成长。“从普通科员到处级岗位,‘副二正三’一步不拉,至少要13年,这还算顺的!”扬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30岁至50岁是干部发挥能力的黄金期,用当其时、用得其所,不仅能用足所长,还能激发潜能。
而论资排辈,使得优秀年轻干部难以出头,解决干部队伍老化现象无从谈起。徐州铜山区共有正科职干部400人左右,平均年龄45岁左右,每年只有一两人能晋升副处级,就是升上去,也接近50岁了。“县区年轻干部成长慢,这是体制使然。”徐州市委组织部宣传信息处处长徐德杰说。
年轻干部成长不快,造成干部梯队出现断层,影响了新陈代谢。铜山区马坡镇党委书记陈亮说,能接班当乡镇领导的优秀年轻干部非常少。记者发现,进入南京市管领导副职预备人选面试的134人,只有两名“80后”,连“75后”都不多见。此次南京竞争性选拔年轻干部,市管干部副职限定40岁以下,市级机关中层正职限定35岁以下,县区机关中层及青奥会助理限定“80后”。“这就是为了使干部队伍形成年龄梯次结构,方便接茬。”南京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破格提拔,不等于“降格以求”
凭实绩用干部,靠竞争定胜负,实绩从哪来?胜负如何定?对于年轻干部,不能拔苗助长,必须给舞台、压担子,放到基层炼一炼,压出经验,比出实绩。
2009年7月,徐州在全市择优选拔15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安排到乡镇、街道,在党委(工委)书记、镇长(主任)等关键岗位锻炼。去年,该市通过公推公选提拔使用8人,其中,7人出自这批年轻干部。记者注意到,省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80后”,基本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徐州及扬州两位“80后”副区长,分别在乡镇或开发区一线任职多年。
“年轻干部往往不缺文凭缺实际工作历练,把他们安排到重点岗位挑重担,既可锻炼激发潜能,又能大浪淘沙选出真正人才。”扬州市委组织部机关干部处处长陈国祥说,该市2009年在市级机关公开选派100多名年轻干部,下到县(市)、开发园区担任党政副职、到乡镇担任党政正职,其目的就在于此。
经过两年多基层磨砺,这些干部中,有20多人成长为副处级领导干部。而在当年的公开选派中,32岁的朱莉莉成了扬州最年轻的乡镇长。一年后,她在乡党委副书记的选举中获全票当选;今年2月,她又在公推比选中胜出,出任高邮副市长。她说,“没有在乡镇的锻炼,叫我去也不敢去!”目前,扬州动态保持了500名左右的县处级后备干部,其中,40岁以下占53.6%,35岁以下占21%,避免了换届中年轻干部“供血不足、只能降格以求”。
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是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在竞争择优上下功夫,更要创新制度,解决前道开源、后道腾岗的问题。不及时发现、培养、储备优秀年轻干部,有机会也选不到人;不加快领导干部退出,不及时腾出岗位、提供舞台,年轻干部培养再多,都难有用武之地。南京正在研究制定年轻干部破格提拔的相关办法,将在市级机关普遍推行竞争上岗过程中,要求留出一定比例定向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记者 郁芬 孙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