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相关景点官方网站 制图:熊建
●对比中外“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门票价格发现:我国景区门票价格普遍高于国外同类景点
●国家发改委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今年恰逢“解禁年”,许多景区纷纷涨价
4月27日,江苏省扬州市物价局召开瘦西湖景区门票基价听证会。据该局日前发布的公告,现行瘦西湖景区门票基价为60元/张,而由于景区投入增加、游览面积扩大、品质提升、成本上涨等因素,拟对门票基价重新核定为120元/张。
据不完全统计,“五一”小长假全国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将涨价,涨幅从20%到100%不等。在通胀压力之下,国内一些景区门票纷纷跨入“百元时代”,让不少人感慨“游不起”。有游客问:景区是国家公共资源,门票能说涨就涨吗?
半数5A级景区门票超百元,又出现新一轮涨价潮
有媒体对全国(不含港澳台)130家5A级景区门票价格(旺季)进行了统计。其中,近半景区门票已上百元,超过一成景区更在200元以上。在发达地区,一些级别较低的景区门票也突破了百元大关。
四川九寨沟是国内门票价格最贵的景区之一。旅游旺季门票价格是220元,观光车票90元,再加上10元保险费,游客的“进门费”为320元。价格虽贵,但每年游客量都以数百万计。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国内将出现新一轮景区涨价潮。因为,2007年国家发改委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国内许多景区最近一次价格调整时间是2008年左右,今年恰逢“解禁年”。
根据已公布的调价信息,未来数月内将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100%不等。还有的景区明里不涨价,却通过剥离门票中的交通费或提高索道费变相涨价。
“必须反对不顾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和可接受程度,以经济利益为目标,无限制提高门票价格的倾向。”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所副所长马晓龙说,“我国旅游景区门票存在价格混乱的情况,各景区门票定价机制不透明,广大游客对景区门票高价格不满。”
国内景区门票价格普遍高于国外同类景点
近来,一则中外景区门票对比的帖子广为流传。内容主要是,与国外相比,中国景区的门票普遍偏贵。比如日本富士山免费,韩国汉拿山免费,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50卢布(约合人民币31.5元),法国卢浮宫8.5欧元(约合人民币70.6元)。
但马晓龙认为这有失偏颇。景区门票定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景区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同,需要综合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包括景区所在地政府、居民、投资商和游客。客观比较中外景区门票的高低,应当有一个比较客观、科学的参照系。比如,选择相似的景点类型、参照不同国家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为了求证传言,记者选择中外知名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就门票价格问题进行专题比对。
美国的梅萨维德印第安遗址,旺季15美元,淡季10美元,分别约合人民币94.5元、63元。相对于该国居民月均3000多美元的收入来说并不算高。韩国的华松古堡门票为1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5元,约等于韩国街头3杯普通咖啡的价格。奥地利的美泉宫和皇家花园,根据选择游览项目,通票价格从14.9欧元至36欧元不等,约合人民币124元到299元。最高价格约占该国人均月收入的1.2%。
而对于到2015年人均年收入预计才能达到6300元人民币的柬埔寨来说,吴哥窟约126元人民币的门票价格,显然就是天文数字了。相比之下,印度泰姬陵门票实行双重标准,对内20卢比(约合2.4元人民币),对外700卢比(约合84元人民币)。
对比发现,大部分国家景区的门票价格占人均月收入的比例在1%左右,而国内明显高于这一比例。也就是说,我国景区门票价格已经普遍高于国外同类景点,而且价格一再上涨,难怪公众感慨“游不起”。
各项支出都向门票“伸手”,景区只能指望涨价发财
据了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高、运营成本上升、旅游产品单一是国内景区门票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
“九寨沟门票收费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是控制游客数量,第二是补充景区各项经费支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章小平说,“景区的事业性支出、建设资金支出、日常资源保护的经费,都要向门票‘伸手’。”
其中最主要的支出是生态保护。比如,架设了60余公里的木质人行栈道;修建了诺日朗旅游服务中心,污水池以罐装形式运至沟外污水处理站处理;建设免水冲环保型厕所、环境保护站以及景区智能系统等设施。
另外,九寨沟管理局2002年起关闭了景区内所有家庭旅社,每年要拨款800万元作为景区居民的基本生活补助费,同时安排了600多名沟内居民从事环境保护和经管服务工作,这些支出都靠门票和车票来补贴。近年,景区工作人员工资上涨,也是运营成本上升的一个因素。
外国不少景区会利用自身资源从事商业开发。比如法国卢浮宫,主要途径包括设立营业摊点、场地出租以及外部赞助等。墨西哥金字塔每年收入可观,但绝大部分收入来自酒店业、餐饮业、纪念品和工艺品销售、出租车和导游费用。
而我国景区多数单纯依靠门票作为主要收入。对此,马晓龙表示,依托拓展服务性产品内容、增加服务性赢利点才是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地方政府支持门票涨价,景区正偏离公共性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测算,在人们出行旅游总消费中,门票支出占比大概是7%—8%。专家认为,进一步降低门票价格是提升游客满意度的重要方向。但当前一些地方景区正在酝酿或掀起的涨价风表明,景区门票正偏离公共性和公益性,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和旅游公司不断索取经济利益的平台和筹码,难以在改善服务水平、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拓展旅游业的升级空间。
从定价机制看,我国旅游景区的门票定价权在地方政府,而景区收益往往与地方财政收入有一定关联,因而地方政府客观上存在支持门票涨价的动机。尤其在中西部地区,景区收入往往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一些旅游大国,国家级公园和公共博物馆的门票价格政策,一般是由文化部及其下属的公共机构统一制定,并有立法保证,不可随意调高票价。数据显示,这些旅游大国景点门票收入在其运营费用中占比不大,景点运营主要依靠的是政府补贴。对此,专家表示,景区作为优质的公共资源,不能成为个别群体牟利的工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