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5月2日电 记者2日从安徽省安庆市渔业部门获悉,截至5月1日,长江安庆段今年以来已发现8只死亡江豚。经专家推断,最新发现的一只死亡江豚是尚不足一个月龄的幼豚。
4月30日,望江县雷池乡雷江村村民发现村边江面上漂浮着一只江豚,随即向望江县渔政站报告。渔政站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捞起江豚,但江豚已经死亡。
安庆市渔业部门专家赶到现场后对死亡江豚进行了解剖,根据体征参数(牙齿、体长、胸围、体重)及胃内容物,推测此头雌性江豚不足1个月龄。根据尸体解剖结果,排除船舶击毙和疾病死亡的可能性,具体死亡原因需要继续查找。
参与此次解剖的专家、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于道平告诉记者,直接导致江豚死亡的原因有船舶击毙、渔业误捕、水体污染。除此之外,一些间接的、潜在的危害因子正在起主导作用。
“这些间接因子包括水下噪声、水利水下工程、采砂等,虽然这些危害因子没有直接伤害江豚例证,但是最大极度地破坏了渔业环境,从而影响江豚栖息地质量。”于道平说。
于道平日前参与了中国农业部组织的长江江豚死亡原因调查小组。专家表示,根据近期全流域江豚死亡资料分析,有3种现象值得注意:一是江豚死亡出现在热点江豚如鄱阳湖、洞庭湖和安庆江段;二是死亡的个体青壮年江豚居多;三是多数死亡个体胃中无内容物。
于道平表示,业界基本认为今年江豚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食物短缺,营养不良,最终病死或饿死。
于道平认为,今年长江渔业资源极度贫乏与去年长江全流大旱有关。百年不遇的旱情,持续的低水位导致鄱阳湖、洞庭湖及长江干流滩地大面积裸露,鱼的产卵或鱼苗发育受到限制。另外,两大湖区及长江干流采砂活动也破坏了沉性卵繁殖水域。结果导致长江渔业资源极度衰竭,这可能是今年江豚死亡的主要原因。
安庆市渔业局副局长蒋泽球表示,安庆市渔业部门在长江江豚种群出没较为集中的江段等地设立了保护观测点,每天对江中出现的江豚数量及种群情况进行记录;还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长江江豚出没频繁的江段和区域,开展监测,并结合长江春季禁渔工作的开展,派出渔政船、艇实行跟踪管理保护;对受伤、被困和误捕的江豚个体采取就地放生或暂养治疗痊愈后放生等措施,优化江豚的生存环境。
“但是这些措施只能帮助减缓江豚灭绝,”蒋泽球说,安庆市渔业部门正在探索推进迁地保护,这是业界一致认为挽救这一物种的唯一方法。
长江江豚属于小型齿鲸类动物,成年体重几十公斤,体表呈黑色,自然寿命20多年,为长江独有淡水豚类,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目前整个长江流域江豚数量仅有1000余头,而且数量正在下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