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尚存诸多难点
据了解,为提高城乡基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甘肃省于2008年试点推行“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新机制。“一专”是指在乡镇设立一名食品药品监管专干,负责食品药品监管日常工作;“三员”分别是包村干部作为联络员,联络督促协调村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村委会主任作为协管员,负责宣传和监督;村委会文书作为信息员,负责信息上报。到2011年年底,甘肃省全部乡镇农村实现“一专三员”全覆盖。
记者在静宁县了解到,受制于各种因素,目前“一专三员”机制落到实处还存在诸多难点。
从乡镇一级来说,食药专干很难“专”起来。威戎镇人民政府的陈小菊说,虽然她是食药专干,但她同时还是计生专干,还负责镇上的新农合工作,用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精力只有三分之一。
按照新机制要求,农村举办30人以上的红白喜事自办宴席72小时前,需事先登记报备。而由于这不是一项强制措施,农村绝大多数宴请活动没有登记报备。“‘一专三员’是一种管理模式,从法律上没什么依据,我们没有行政执法权,不申报我们也不能处罚。”陈小菊说,威戎镇17个行政村每年举办的宴请活动至少上百次,但2011年没有一次申报,今年以来也不到10次。
杨桥村村委会文书杨荣国是“一专三员”中的信息员,他的妻子也因参加婚宴住进县医院。他告诉记者,他知道举办大规模宴席需要报告,但村里过去举办宴请活动没出过事,这次婚宴又是当地一家知名酒店承办,所以就没在意。
然而,即便是进行报备,监管部门也难以确保食品安全。县一级食药部门没有检测设备,更不用说乡镇一级了。县食药监局有执法权的食品监管人员只有5人,却负责全县43万农村人口的食品安全工作,力不从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