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市一菜场里,商贩忙着整理待售蔬菜。谢正义摄
福建邵武市一家养殖场工人在饲养生猪。张国俊摄
①为何频繁波动?
一定范围内的价格波动,有利于调整市场供求
最近一段时间,菜价上涨让操持全家人吃饭的济南市民张阿姨有点“郁闷”:白菜每斤涨到了近1.2元,买一棵白菜差点赶上一斤五花肉;西红柿一度涨到每斤3.22元,只比鸡蛋价格低了不到3角钱……按往年规律,随着天气逐渐转暖,蔬菜进入生长加速、大量上市季节,价格往往出现较大回落。可今年从3月下旬开始,全国蔬菜价格整体呈下降走势,但多种蔬菜价格仍出现持续上涨。“去年这个时候大白菜还只要几毛钱一斤,怎么今年一下子就蹿到了1块多了呢?”过山车式的波动,让张阿姨很不理解。
同样直呼“看不懂”的还有郑州市民杨士梦。“今年猪肉太便宜了,猪后腿肉不过8块多一斤,也就是一斤青辣椒的价钱。”杨士梦说,今年过年前后,肉价从每斤13块涨到16块,“那时候简直一天一个价,看着涨。”但现在却一下子跌到这么便宜,“小区里人聚到一起就会谈论,这两天吃肉比吃菜划算!”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成为社会舆论热议的话题。2010年以来,大蒜、绿豆、生姜、苹果、白糖等农产品价格纷纷在突破历史极值后掉头急转直下,价格大幅下滑。今年年初,多地大葱价格又出现暴涨,甚至一度达到了每公斤10元。
农产品价格缘何频繁出现起落?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农产品价格根本上还是由供需决定。供不应求时,农产品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以菜价为例,今春我国北方蔬菜主产区持续低温寡照,蔬菜生产周期拉长,尤其是叶类蔬菜上市时间普遍推迟了20天左右,产量也受到较大影响,加之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东南地区持续阴雨,不利于蔬菜生产,蔬菜市场供应总体偏紧,因而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小生产难以适应大市场需求也是造成波动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为主,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突出,市场对接面临诸多困境。价格上涨时农户会盲目扩大规模,价格走低时又会一哄而散,从而造成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受去年猪价大涨刺激,养殖户大量补栏,导致今年生猪出栏量及猪肉产量同比均增加,价格也因此出现下滑。
面对农产品价格的频繁波动,河南舞钢市的养猪大户袁红彬显得处变不惊。“赚三年,赔三年,不赚不赔又三年。记得2002年,生猪大概两块多一斤,之后4块、5块、6块一路涨过来,2006年底到2007年最高涨到8块多,现在又跌回了6块多。”看多了价格起落,袁红彬说,市场嘛,有变化,正常。
“综观世界各国农产品市场以及我国不同时期和不同农产品市场,农产品价格无不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波动。”李国祥表示,价格波动是农产品市场运行的属性,虽然可以进行人为干预而影响其波动程度,但是通常不可能完全避免。“对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各方要理性看待,不要过于敏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定范围内的价格波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有利于调整市场供求。但是,过于剧烈的波动则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②为何逐年看涨?
成本增加推升价格,平稳上涨有助保护农民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频繁波动的同时,总体呈现上涨趋势,每年都会出现价格高点,随后又会有所下降,但是很难再降到上年的同期水平。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除2009年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出现小幅下跌外,从2004年至2011年,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每年都较上一年有所增长,近年来更是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速。
“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是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金三林说,近年来,能源、化肥、农药和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全面上涨,同时,农业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也不断攀升,客观上必然会推高农产品价格。
对于成本的变化,山东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司家村菜农韩会海深有感触。“这些年,肥料、种子、塑料布、竹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都在涨。往年不过50元左右一方的鸡粪,今年涨到了120元,复合肥也从每袋200元涨到了260元。今年一亩地光农资成本就得1000多块钱,这还不算人工。”老韩说,虽然种菜比种粮食效益好,但风险也大。“行情时好时坏,要是能像粮食那样有个保护价就好了,现在只能是去年赔了今年找补。”
其实,增加的不只是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同样在增长。在司家村的批发市场里,记者遇到了菜贩子王庸。“一般每斤加个两三毛钱,现在油价不断升高,要是除去油钱、市场的进门钱,就能赚个1毛来钱。”
中间商的日子不好过,末端经销商更是叫苦连天。每天凌晨3点,河南郑州陈砦批发市场的郭师傅就忙碌起来。在这里,像他这样的猪肉批发摊位有上百家。郭师傅经营猪肉批发两年多,经营成本压力与日俱增。接近20平方米的摊位,一年租金2万元;市场电费1.5元一度,猪肉保鲜需要冰柜还有冷库,每个月光电费就要1000多元。“就不说摊位费一直涨,在市场附近租房房租两年翻了一番,吃饭每月常破1000元。”由于成本不断增加,在这个市场,每年都有三四十家猪肉摊位易主,赚不到钱只能改行。
除了成本推动外,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巨大需求,也是推动农产品价格长期上涨的重要因素。金三林表示,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居民食品支出弹性大于发达国家,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肉禽制品、奶制品等高蛋白质食品的消费量大大增加。未来数年内,我国城镇化水平将继续保持每年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的水平,对农产品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可以预见,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肉禽、蛋、鲜菜等食品价格上涨将持续较长时间。”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农业已进入高成本、高价格、高补贴时代。农产品价格上涨,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农产品平稳涨价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符合农民对冲务农成本增加的合理诉求,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如何应对上涨?
宽容价格合理上涨,推动生产和市场流通领域变革
农产品价格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消费者。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有关专家指出,面对农产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必须首先调整心理预期。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产业,今后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持续周期波动、整体攀升,将是伴随我国整个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过去我国农产品长期低价运行,消费者习惯了低廉的农产品价格。现在,随着市场价格调节机制的逐渐成熟,随行就市自然而然,消费者要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做好心理准备,宽容对待农产品价格的合理上涨。
与此同时,政府也要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调控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一些地方面对农产品价格波动,调控手段过于简单,过高时抑制价格、过低时临时援助,虽然短期效果显著,但却难以真正治本,还常常因释放出错误的价格信号,造成更大幅度的价格波动。
“本轮农产品价格的趋势性、整体性上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金三林认为,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显著变化、生产流通成本大幅度增加、国际市场传导明显增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推动下,农产品价格的“温和性”上涨将会常态化,政府不宜对农产品价格上涨进行过多干预和管制,而应把更多精力放在推动生产和市场流通领域的深层次变革上。
稳定农产品供给是稳定价格的基础。李国祥认为,政府必须下力气提高规划水平,做好农产品产区和销区的有效对接,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信息平台,及时监测农产品生产规模并提供产销信息,准确指导农产品生产,以确保供需的总体平衡。同时,要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通过产业化规模经营降低务农成本、增加农业效益,增强农民在定价上的话语权。
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和流通成本是降低农产品经营成本的有效手段。有关专家建议,政府应在优化产销流程上下功夫,着力抓好农产品产销衔接。鼓励和支持“农超对接”,发展周末蔬菜直销市场,加强服务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人口密集聚集区域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公益性社区菜市场,推进大宗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降低农产品流通费用和损耗。同时,依法打击投机炒作农产品、散布农产品价格上涨信息和利用不正当手段操纵农产品价格的行为。
“确保农民利益的同时,对于受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最大的弱势群体的利益同样不能忽视。”金三林建议,政府也要推进和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确保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下降,特别是要做好城市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工作,有效防止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