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5月21日电 近年来,我国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去年年底以来,尿素出厂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化肥价格总体上涨,削减了本就微薄的农民种粮利益。专家认为,长期来看,实现我国农业与农资行业共赢,除应向生产技术要效益外,还应改变化肥等生产资料粗放式的使用方式。
化肥成为农资涨价“先锋”
在山东省高唐县固河镇南刘村,记者见到正在给小麦打药的农民刘迎春。“农药、种子、化肥,这几年都在涨,特别是化肥涨得最快。”她说,春天小麦返青时,尿素50公斤才106元,现在要125元了,每亩地一次施肥20多公斤,一次要多花10元。
自去年11月份以来,尿素市场平均价格连续6个月上涨,特别是5月1日之后,呈现过快上涨的势头。卓创资讯尿素价格指数由去年11月中旬的1134.73点上升到5月16日的1323.09点,涨幅达到16.6%。
氮肥价格的“失控”,已引起有关部门关注,5月7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约请国内32家尿素生产骨干企业,“研究相关对策措施”。业内人士透露,具体措施包括“国家发改委已明确要求企业将价格控制在2450元/吨等”。
除了化肥,农药价格也在涨。山东省苍山县向城南村菜农杨茂龙说,去年杀虫药才七八元一瓶,现在都涨到十元一瓶了。高唐县固河镇农技服务中心的经营者左光辉告诉记者,今年除草剂氟乐灵每吨价格比去年上涨了3000多元,乙草胺也上涨了1000多元。
此外,尽管还没到玉米播种的季节,高唐当地的玉米种子价格已经出现了小幅波动。记者在当地一家农资店看到,一袋“隆平206”的玉米种子,正好是一亩地的播种量,价格为55元。而店主郭女士告诉记者,去年的价格为45元。其他品牌的玉米种子大多涨价,涨幅差不多10元/袋。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