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1日电 甘肃省永登县退休职工韩大爷今年80多岁,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腿脚也不灵便。更不幸的是,不久前,老伴过世,儿子意外丧生,儿媳改嫁。在兰州打工的孙女小韩犯愁地说:“现在,爷爷一日三餐都成了问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近年来,尽管养老服务事业有所发展,但与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仍不相适应,像小韩这样担心的人远不在少数。
自古忠孝难两全?
前段时间,“常回家看看”是否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孝敬父母”纳入干部考核指标等问题曾引发社会热议。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不少老年人家庭关爱的缺失。
“想说尽孝不容易。”这是张莎等“北漂族”共同的困惑和纠结。“工作压力大,不能常请假回家看望。买不起大房子,没有能力把父母接来北京住。”
张莎和弟弟都在北京打工,留守山西翼城县农村老家的父母便成了“空巢老人”。在我国广大城乡,由于受代际关系影响、子女在外上学工作等原因,“空巢老人”的现象非常普遍。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家庭照料功能弱化,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在基本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政府部门应切实履行责任,加快步伐,着力扩大覆盖面,提高服务质量。但同时也必须明确,家庭、子女对赡养老人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政府保障基本,承担‘有限责任’,老年人的自我服务和家庭成员提供的为老服务,应当是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党俊武说。
专家认为,国家应适时出台政策,鼓励家庭成员履行赡养老人义务。如制定房产购买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或者就近居住,强化家庭照料功能;探索采用带薪休假等方式,为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照顾老年人创造便利条件等。
家门口养老是否靠谱?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养老床位总数约为320.8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仅为18张。但这是否意味着1000名老人需要去争抢18张床位?
其实,尽管从整体规模看,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明显不足,低于主要发达国家每千名老人拥有50至70张的水平。但由于受传统思想、老年人“恋家”情结等因素影响,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方式。只是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在很多地方,社区养老服务仍是空白或刚刚起步。
养老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杜鹏表示,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应通过大力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把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
党俊武认为,政府应通过各类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广泛参与为老服务事业。在城市社区,应加快养老服务网点、专业护理机构等设施的建设,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
在农村,可依托各乡镇敬老院等机构,在保障服务五保老人、“三无”老人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农村老年人,开展延伸性服务、有偿服务、上门服务等,也可以借鉴“幸福大院”“互助幸福院”等模式,倡导邻里互助、老年人之间相互帮助等。
同时,可探索采取“时间银行”等措施(即人们将参与为老服务的时间存入“时间银行”,当自己需要服务时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鼓励人们特别是低龄健康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
机构养老何时不闹心?
这段时间,家住北京东城区新景家园社区的周先生正为母亲寻找养老院的事闹心。“母亲瘫痪在床一年多了,保姆换了好几个都不太满意。想送她到条件好点的养老院去,这样我们上班了也放心点。”周先生说。
但找了几圈下来,他非常失望:“公办养老院条件、价格都好,就是没有床位,一些民办养老院倒是有床位,要不就是价钱太高,要不就是环境条件差。”
一边“一床难求”,一边“床位闲置”。记者了解到,我国养老机构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民办养老机构普遍面临缺少资金、缺少政策扶持、护工紧缺、服务不规范等问题。还有一些民办养老机构定位于高端养老人群,普通老百姓只能望而兴叹。
全国老龄办有关负责人坦言,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国家曾在土地供应、资金投入、税费减免、财政补助、社会融资、供水供电供热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这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到实处,是阻碍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党俊武认为,政府部门应加大落实优惠政策的力度,真正为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助力。同时,对于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特殊人群,民政、卫生、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亟须通力合作,加以重点保障,并通过强化职业培训等途径,逐步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