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根据蓝皮书统计排名,北京城市竞争力居内地城市首位。跟往年排名对比,北京综合竞争力首次超过上海。
□数说报告
北京竞争力排名第3
蓝皮书指出,2011年城市综合竞争力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台北、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青岛、长沙。北京位居香港、台北之后。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城市竞争力PK中,北京首次超越上海,紧随台北之后,位居第3。上海退居第4位,青岛取代大连的位置跻身前10。
东部沿海城市占七成
2011年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前50位格局中,东部沿海占据七成,三成多为地级城市。佛山、苏州和无锡居地级市前3名。2011年相比2010年,前50名中部城市数量增加,地级城市提升较快。副省级城市中2011年相比2010年提升位次最多的是成都,上升了8位。省会城市中,南昌提升位次最多,为10位;地级市中,南通提升位次最多,为7位。
城市人口10年增2亿多
2011年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格局中,东部城市整体强,西部城市个别强。东南地区城市整体竞争力排名较高,多集中在前100强,城市间差距进一步缩小。
本次报告是《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第10次,报告发现,过去10年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和增速异常迅猛。2000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5594亿人,2010年增加到了6.6557亿人,10年城市人口总量增加2亿多。此外,城市用地规模和增速更为迅猛,城市体系和空间分布急剧变化。
报告特别指出,过去10年城市化的模式不可持续。城市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不完全城市化,按照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达50%,但城市户籍人口仅仅达到33%;二是土地过度的城市化,10年城市人口增长0.5倍,建成区面积相应增加了接近1倍;三是城市体系的偏颇,大量人口向行政级别高的中心城市聚集,中等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小城镇功能不完善、比较分散。
□报告背景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包含城市综合增长、经济规模、经济效率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指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高低及其变动,直接反映着城市各个方面的状况以及变化。
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
据介绍,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以及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用大半年时间参与了报告的调研和撰写。
城市竞争力分项排名
◇人才本体竞争力前三名:北京、香港和上海
◇文化教育竞争力前三名:南京、上海和杭州
◇医疗卫生竞争力前三名:北京、香港和上海
◇生活环境竞争力前三名:澳门、北京和上海
◇商务环境竞争力前10名:香港、上海、苏州、珠海、广州、深圳、宁波、南京、无锡和天津
◇创新环境竞争力前10名:北京、香港、上海、南京、深圳、中山、东莞、杭州、南昌、长春
◇社会环境竞争力前10名:香港、中山、长春、芜湖、南京、杭州、珠海、威海、东莞、南昌
□释疑北京综合竞争力赶超上海的因素有哪些?
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北京发展
2002年至今,北京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了稳步上升。蓝皮书指出,2002~2006年北京在主要省(直辖市、自治区)间排名从第5位升至第3位,城市间排名从第11位升至第4位。
2006~2011年北京在主要省(直辖市、自治区)间和城市间排名均提高了1位,分别达到第2位和第3位。
对比我国54个城市科技竞争力指数的10年平均值,北京是科技竞争力最强的10个城市之一。
蓝皮书指出,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有多所全国知名高校,还有众多国家级科研院所,北京的创新环境竞争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毋庸置疑。
北京的人力资本、经济规模等均在全国领先。同时,北京也是全国金融中心之一,大部分国有企业、国有银行的总部都设在北京,北京无疑是全国的金融决策中心。
北京市通过整合培育各种科技服务资源,打造日益完善的区域创新环境,推动科技北京建设。北京市拥有上万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首都科技平台、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近年来,在整合资源的同时,北京全力推动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等政策,并为企业提供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资金。
从2010年开始,北京计划5年内安排不少于100亿元资金,为企业提供创新成果产业化等科技服务,这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尽管多项指标都呈现正向增长,但通过对比2002~2011年生态环境综合竞争力,可以看出,北京下降严重。
对于首次超过上海的北京,专家指出,进一步提高北京的城市竞争力,应注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建设。
专家表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做到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保证环境质量的改善,如何合理进行城市规划从而实现住房价格的合理回归,是北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对话
劳动力成本上升致浙竞争力下滑
京华时报:上海首次被北京赶超,主要有哪些原因?
蓝皮书专家: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常住人口比上一年增加了390万,这是影响上海排名的数据方面显著原因所在。最重要的是,上海,特别是一些东部城市已经进入一个结构转型新的关键时期,其相关产业的转移,是竞争力下降的主因。机遇与挑战并存,上海面对这一机遇,只有抓紧加快产业转型才能重新焕发活力,否则这种被超越的趋势将会延续下去。
尽管上海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自身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环境竞争力的降幅达到了27个位次。说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了下降和恶化。
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不仅反映出经济发展背后的诸多矛盾,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的质量。上海需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房价回归、加快技术创新和升级等方面做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生态环境变好了,生活质量切实提高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京华时报:对台北今年的排名有何评价?
蓝皮书专家:2011年,台湾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宏观经济总体好转,人均GDP首次突破2万美元。同时,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生效后,台湾的外贸总额增幅明显;受大陆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台湾有效扩大内需,与两岸相关的产业表现优异。2011年,台北的产业转型继续领先,城市生活质量、市民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台北的城市竞争力更具优势。
京华时报:浙江城市竞争力出现下滑主要是什么原因?
蓝皮书专家:浙江多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在劳动力成本连年上升的背景下,其传统的微利模式受到严重的挑战和冲击。浙江特别是温州多年热衷于将资金投资于房地产,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发生与此有相当大的关系,在近些年该问题集中爆发,致使该省城市竞争力整体下滑。
京华时报:能否从区域角度分析一下本次的排名?
蓝皮书专家:从深层次来看本次排名,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发展阶段息息相关,东南沿海城市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阵痛,同时东部地区某些城市房价过高,社会矛盾凸显等直接影响其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这是东部城市停滞不前的主因所在。中部地区城市发展处于上升阶段,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在前50名城市中所占比重也不断升高。总体来说,东强西弱格局整体未变,中西部中心城市提升加快。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