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有媒体报道,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甚至影响到正常运转。针对这个问题,李承表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地方建设性融资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等方式举债融资,加快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为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教育、文化、卫生、保障性住房、农林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公共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也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战胜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审计署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为52.25%,加上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债务率为70.45%,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同时,部分地方在政府性债务举借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区和行业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李承介绍说,“2010年6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全面部署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经过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规模膨胀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对融资平台公司的信贷管理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违规担保承诺行为基本得到制止。”
李承表示,下一步将继续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一是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二是继续抓紧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管理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的信贷管理。三是坚决禁止政府违规担保行为。四是抓紧研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及风险预警机制,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按照规范有序、公正透明的市场化原则,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财政资金将进一步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
近年来,民生支出一直是财政支出的重点。陈新华表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大幅度增加了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2011年,全国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38108亿元,增长30.3%;用在农业水利、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合计35629亿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将会放在财政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将积极而为,量力而行,扎实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促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陈新华说。“今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安排合计13848亿元,增长19.8%;用在农业水利、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安排合计15124亿元;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集中财力办几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二是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三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四是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做好未完工项目建设的同时,新开工建设700万套以上,缓解城镇低收入群众、新就业职工、农民工住房困难问题;五是大力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六是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大力支持农田水利等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