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有精明的村民甚至会把免费得到的电按照0.75元的价格卖给其他用电多的人,然后再去供电所买电网0.55元一度的电,赚取差价。
如果这家媒体调查的情况属实,那么魏桥集团所谓以供电局电价1/3的价格给居民供电的概念是折算出来的,并不完全准确。
其次,按照这份调查,魏桥供电的大头——针对工业用户的电价是0.79元/度,和电网比并无明显优惠。
由此可见,所谓魏桥的低价供电的结论并不完全站得住脚。
有趣的是,虽然媒体把魏桥现象炒得沸沸扬扬,但是无论是当事人魏桥创业集团,还是地方政府,均对此保持缄默。包括被动卷入漩涡的国家电网公司也对此三缄其口,不予置评。记者辗转找到一些业内人士,他们谈了对魏桥现象的看法,但都不愿意公开透露姓名。
这些业内人士认为,退一步来看,即便魏桥供电价格真的低于电网,也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些原因还都是无法复制也不值得复制的。
首先,魏桥集团的电厂没有执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没有安装脱硫、脱硝、电除尘等环保设施。而即便是一台魏桥这样的3万—5万千瓦的小机组,安装一套脱硫、脱硝装置的成本也要每千瓦600元左右,因此,一台机组就要花费1800万元至3000万元,这还不包括每年的运营费用。如果算上这些环保的硬成本,魏桥的每度电价至少要提高2—3分钱。
可见,如果魏桥的电真的成本低,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减去了大电厂硬性的环保投入后得来的。所以问题也摆在了面前:我们能鼓励为了用便宜电而牺牲环境吗?
其次,魏桥集团也未缴纳国家开征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目前,国家随电价征收的有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地方中小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农网还贷资金6项基金附加。以山东省电网为例,2011年上缴的这些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每度电平均就要4.6分钱。魏桥集团供电用户多为工商业用户,基金附加标准还要高于上述平均水平,如果加上这一块,魏桥集团的电厂每度电又要提高5分钱左右。
仅就这两项算账,就可以看出魏桥创业集团的电其实不具备价格优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