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左手“补偿”右手“攀比”
对不少经历过物质不够丰富童年的80后父母来说,孩子们的节日成了他们弥补个人缺憾的契机。网友小薇说,“我小时候穿过很多姐姐的衣服,甚至还有哥哥的衣服,没一件合身,保暖就行。现在我一定要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过节一定要穿公主裙,再贵也无所谓。”
从5月初开始,儿童节礼物就开始热销。仅在淘宝网上,最近一个月内“六一”关键词的搜索和成交量就大幅增长了300倍,吸引近1000万人疯抢1.3亿份童趣用品。其中,最受欢迎的童装裤子,一个月内成交了537万件,童装裙子也成交了405万件,而儿童舞蹈服和演出服的销量更是增长了近5倍。
在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看来,正是这种“补偿心态”让一些80后父母甚至会把儿童节当成自己的节日,与孩子共同庆祝,所以花费也不会按照小朋友的物价标准,而更可能按照成年人的物价标准。
在一些社会学家看来,父母间相互沟通本是好事,几个同龄孩子的家长一起团购省钱、一起交流育儿经验都是很值得提倡的。然而这种“抱团”的做法也容易造成“从众效应”。一些父母出于“攀比”心理,不惜重金“证明”甚至“炫耀”自己对孩子的爱,容易给孩子形成互相比较的错觉。
快乐才是最珍贵的礼物
事实上,回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会发现,那时候的儿童节也许更接近“孩子们的节日”这一定义。没有礼物人情攀比,没有商业运作的介入,那时候的儿童节,仅仅是半天文娱活动就已经足够让孩子们期待上好几个月。
“我们小时候儿童节印象最深的就是各种联欢活动,看汇报演出,还有各种游园活动,猜灯谜啊做游戏啊,其实都很简单。那个时候,想到半天不用上课可以一直玩就已经觉得很开心,从来没有想到还能收礼物,放假就已经是最大的礼物了。”年轻妈妈刘娜说:“哪里像现在,跟宝宝说儿童节去‘汤姆熊’,他还不一定能提起精神呢。”
专家建议,成人更该关注孩子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和满足,尤其对80后的年轻爸妈来说,在工作之余少花点时间泡夜店、“耗”微博、打游戏,多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这才是最好的“六一”礼物。
“家长对儿童的爱无可厚非,但应该提醒父母,尤其是年轻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表达不应该只用礼物的贵重程度衡量。”顾晓鸣说,“其实孩子们很纯真,对金钱的概念并不明晰,对他们来说,快乐才是最珍贵的节日礼物。”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