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8日电 一方面是中国奢侈品销售额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并有望在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消费国;另一方面,却是时至今日中国仍无一个能在国际上打响的奢侈品牌。更令人尴尬的是,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消费者不相信中国能产生本土奢侈品牌。
在8日于中国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开幕的北京国际奢侈品展上,记者感受到这种尴尬:汇聚海内外86个知名奢侈品牌的展会现场,来自中国本土、能真正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却十分鲜见。
“中国基本上没有自己的一线奢侈品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中国国际商会副秘书长熊训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另一方面,中国却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并即将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消费市场。
熊训林引述数据说,近年来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高速增长,即使在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销售额仍实现16%的增长;他并表示,中国奢侈品销售额有望在2015年达到270亿美元,在全球占比将超过20%,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国际奢侈品协会中国分会主席屠菊萍告诉记者,中国的奢侈品销售额正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全球大部分一线、二线奢侈品牌均已将中国作为重点发展市场;且随着中国一线市场的饱和,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开始向二、三线城市延伸。
谈及本土奢侈品牌,屠菊萍则表示,中国品牌在文化内涵和设计上,不乏经典之作,不过,目前国际影响力依然较弱,还需要注重国际市场的开拓。
记者在当日的展会现场采访发现,参观者基本上都能说出一串海外奢侈品牌名称,一些人士还拥有至少一件以上的奢侈品牌产品,不过,被问及知道哪些中国奢侈品牌,多数观众则是摇头。
更令人意外的是,一项由对外经贸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针对两千多名中国奢侈品消费者所做的调查显示,约68%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不可能产生奢侈品牌,而只有约32%的消费者认为中国具有产生本土奢侈品牌的可能性。
不过,业内人士则对于未来产生本土奢侈品牌依然保持信心,接受采访的人士多认为,高端白酒、高级成衣、香烟、茶叶、瓷器以及珠宝是最有潜质产生本土奢侈品牌的领域。
“从盛唐时期的丝绸茶叶到晚清时代皇家官窑里的青花瓷器,中国从来都不缺乏昂贵高价珍奢之物。”熊训林说,中国奢侈品古已有之,并曾风靡全球;在文化内涵、艺术造诣和制作工艺等方面,中国同西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在品牌缔造上却远不及西方。
事实上,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经济发展阶段使得文化强而品牌弱的特点一直困扰中国企业,本土奢侈品牌的一贯缺失也成为中国高端市场最大特点之一。
在从事奢侈品市场研究的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看来,强劲增长的奢侈品消费需求为中国本土品牌提供了成长机遇和挑战,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助于促使其汲取先进市场经验,以较小的成本学习到更优秀的管理方法,从而扬长避短,走向国际。
周婷并认为,中国产品在品牌建设、品质管理、产品设计等方面均存在较大改进余地,而最大的障碍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人才正成为中国奢侈品牌发展的最大软肋。
屠菊萍也表示,一流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是奢侈品的重要特征,特别强调对细节的把握。中国品牌要想真正成为顶级的国际奢侈品牌,高品质是第一步。没有高品质,奢侈品的高昂价格基础就不复存在。而这正是中国品牌的薄弱环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