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有救起3名落水者、自己却献出生命的“英雄大叔”李国喜;有放弃“体面工作”帮助麻风病康复者的大学生司占杰;有汶川地震后驰援灾区的十多万志愿者;有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百万青年人热情服务……今天,张丽莉和吴斌的大爱之举,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成为时代精神的缩影。
关键时刻的抉择源于日常行为与精神气质。他们在危难时刻迸发出的美丽举动,不仅是人性的真实体现,更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忠实演绎——
“我是一个坚守良知的人,我将无愧于父母和老师的审视;我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将乐于助人,做一个温暖他人的自己。”这是张丽莉制定的“班级公约”中的话。她的学生说:“张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作为长运司机,吴斌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从未有过交通违章,从未接过乘客投诉。母亲得知儿子事迹后说:“我就知道儿子会这么做,我就知道……”
从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岗位做起,从内心生长出对职业、对责任的一丝虔敬做起,张莉丽和吴斌就是抱着一份阳光的心态,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并充满热爱。
关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人们敬仰他们,是因为大多数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我们的道德力量,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来自教师的传道授业,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来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尽管今天的社会纷繁复杂,人们依然呼唤真善美。“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的接连出现,再次标注了社会道义的高度,他们提醒着人们:善与美的力量始终是这个社会的浩然之气。
正如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瑛所说,人们对道德是有需求的,人心总是向善,善举播散开来,人们自然就凝聚起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