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韬近影
第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首批公开选拔并自行培训的受训潜航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驾驶员”、“中国时代风采”证书获得者……这所有荣誉都加在一个身高1米73,面庞白净的年轻小伙子身上,他就是即将奔赴马里亚纳海沟进行7000米级载人深潜的“蛟龙号”潜航员——付文韬。
内陆地区走出的“海底蛟龙”
刚过而立之年的付文韬是个“80后”,但其骄人的深海载人潜航成绩使他在同龄人中显得如此的与众不同。很多人都想不到,这位在数千米海底叱咤风云的“蛟龙”号主驾竟然是一个内陆长大的小伙子。
付文韬1982年出生在湖南岳阳农家。少年时期的艰苦生活磨炼出了他坚强的意志和超人的耐心。付文韬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企业从事管理工作,但他认为这个平台很难提高。不久,他就辞职到浙江大学复习考研。2006年冬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付文韬看到了中国载人深潜计划招聘潜航员的通知。
这则招聘消息让付文韬感到振奋,这不正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平台吗?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付文韬报了名。虽然当时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但直到所有的选拔环节结束后,付文韬才真正知道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需要面对的是怎样的惊涛骇浪。被选中后,他放弃了已精心准备了一年的考研。但付文韬没有后悔:“为中国的海洋科研事业服务,远比提升个人的学历更有意义。”
潜航员的报考条件乍看起来不高,但其选拔过程非常严格。比如,要具备一定的精细操作能力,不能有幽闭恐惧症等。经过一系列非常严苛的选拔测试,最终,付文韬正式成为了中国首批2名潜航员学员之一。
潜航员训练堪比“宇航员”
潜航员的训练既艰苦又严格。漆黑的海底世界充满无数的可能性和无法预知的危险,狭小拥挤的空间,阴冷潮湿的环境,是对潜航员身心的双重考验。从潜航员学员到试航员,付文韬接受了长达两年半的潜航员训练,系统学习了理论知识、设备检查维护、机械手操作、模拟驾驶等内容。除此之外,潜航员学员还接受了像宇航员一样的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严格训练和监测。
从训练到能够独立完成深海航行,一名潜航员的培养需要四年左右的时间。付文韬回忆这段艰苦训练的日子:“光训练如何使用机械手臂,我们就训练了一周的时间。那些日子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摇动那个摇杆。”从最初抓大个物品,到后来可以抓起矿泉水瓶,向一个如瓶口大小的管子里倒水,这些都是苦练出来的。“这项训练确实有些乏味,可我们必须掌握,因为到海底取样,可能会有更小、更细、更难抓的东西。”“在海底,由于水下的视线会有折射,在操作上就有些偏差。”这些都是需要他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慢慢去克服的。
2010年夏天,付文韬以预备潜航员的身份参加了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上试验任务,出色完成了实习任务。现场测评专家组给予了“两名受训潜航员具备独立驾驶潜水器的能力,可转为正式潜航员”的测评意见。无数日日夜夜的汗水和泪水终于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
悠游神秘深海的“国宝级潜航员”
在3次海试中下潜了16次,7次担任主驾驶。这是付文韬向海洋事业交付的优秀答卷。其中,在2009年1000米级海试中,付文韬下潜4次,最深记录为1109米;在2010年3000米级海试中,下潜7次,4次任主驾驶,最深记录达3759米;在2011年5000米级海试中,下潜5次,3次任主驾驶,最深记录达5188米。
在几千米深的海底,“蛟龙”号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一旦发生事故,潜航员绝无生还的可能。但付文韬认为如果能亲眼目睹海底世界的神奇,任何风险都是值得的:“当我驾驶‘蛟龙’号潜入海底的时候,我想到了杨利伟和其他航天员们。他们用长达数年的训练,去迎接几小时或几天的辉煌,在地球轨道或月球上,亲眼见到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看不到的奇观。”
“蛟龙”号突破5000米之后,付文韬担任了第二潜次返航阶段和第四、第五潜次的主驾驶员。主驾驶潜航员等同于深潜器上的“船长”,要求很高,要具备冷静、负责、果断的决策能力,能够遇事不慌,按照操作手册、应急预案以及个人知识积累来分析、处理问题,还要对潜水器和舱内所有人员的安全负责,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目前我国6名潜航员中,只有付文韬和叶聪、唐嘉陵3人具备担任主驾驶的能力,堪称“国宝级潜航员”。
2012年6月3日,这位“蛟龙骑士”又将踏上新的征程,面对即将到来的7000米级深潜任务,对自己主驾驶经验和能力的强大信心让付文韬没有任何的胆怯和犹豫:“我坚信7000米的终极梦想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现实!”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