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前曾有人担心,随着与内地进一步融合,香港会渐渐失去其国际都市特色,甚至会在国际舞台上消失。但15年的发展证明,香港国际化步伐从未停止,国际都会的味道愈发浓香。
回归15年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及贸易中心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以金融服务业为例,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王春新说,过去15年,香港不但成功抵御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期间金融业创造的增加值还劲升逾1.5倍。香港已连续多年被评为环球金融中心第三位,仅次于纽约和伦敦。
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海外投资者和知名品牌视香港为进入内地的门户,内地企业则视香港为进军国际市场的跳板。
近年来,来自美国、俄罗斯、巴西、瑞士、意大利、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公司纷纷来港上市,其中不乏普拉达、新秀丽、欧舒丹等国际品牌。数据还显示,香港拥有超过6500家来自海外或内地的企业,其中逾3600家系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
“香港国际化内容丰富,包括法治和对法律的尊重、对自由的重视,以及对于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拥抱。”香港资深文化评论人林沛理说,“这些都已经成了港人生活的一部分,国际化是香港人呼吸的空气、享受的阳光。”
不过,林沛理也认为,在某些方面,香港的国际化“流于表面”。他说,近来香港与内地往来中出现的个别摩擦现象,与国际化社会“多元”和“包容”的特质相背离,是香港国际化还不够深入的反映。
随着香港和内地经济社会深入融合,出现小摩擦不可避免,但这不应作为个别港人拒绝与内地融合,拒绝了解、认识自己祖国的借口。“香港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西文化能够在这个城市相处交融,由此也形成了香港社会文化的特色。真正国际化的社会应该是多元化的、具有包容性的。”林沛理说,“内地不仅代表了庞大的市场,也代表了深远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香港要同时与内地在各方面进一步融合,香港才有前途。”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