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香港6月24日电题:特战精兵誉满香江——来自驻香港部队特种营的报告
在驻香港部队某步兵旅特种营,有一群身手敏捷、技巧精湛的战士,他们能高墙攀登、开碑裂石、飞车擒敌、百步穿杨……
虽然成立仅仅两年,可成绩骄人:13次完成重大任务,次次圆满;比武竞赛,他们是夺金“专业户”;“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侦察士官”“特等狙击手”等一项项桂冠尽收囊中。
深冬季节,驻香港部队新围营区传来阵阵枪声。特区政府100余名官员现场观摩了特种营射击演练。
6名特战队员站立在演练场,150米处是6个人体部位靶,每个靶分别有10处大小不过一拳的环靶。
这是一次高难度的射击表演。因为它比外军同类课目设靶距离远了近60米,环靶面积却小了三分之一。
表演开始了。随着一声声清脆的枪声,环靶接连应声落地。
意外突然出现。6号位环靶下落时卡进靶槽且方向改变,片状目标变成线状目标。
现场一时变得鸦雀无声。
还打吗?
不打,有些尴尬。打,难度可就太大了——现在的“片靶”厚度还不到1厘米。
“继续射击!”指挥员果断下令。
上等兵仇云昊冷静推弹上膛,慢慢瞄向靶标,稍微顿了顿,扣下扳机。枪声响时,卡槽内的靶环已落在地上。
掌声,雷鸣般响起。
此时,教官李鹏在一旁笑了。他知道,如此精准的射击不是偶然,这是队员们日复一日严抓细抠、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所获取的结果。
为了练速度,他们从掏枪、瞄准、到射发,每个动作每次要重复100遍,队员的食指和拇指都磨出了硬硬的茧子。
如今,他们从掏枪到射发5发子弹,仅用3秒。
为了不晃枪,他们在枪托上挂上水壶,里面再放上沙子。
为了保持枪的水平性,他们在枪的不同位置放上弹壳,一端就是几个小时。
为了练眼力,他们用缝衣针穿大米,在五颜六色的豆子中挑豆子,在平端的枪管上放石子、弹壳凝视半小时。
为了提高射击效果,他们从枪支构造、部件功能、子弹材质、火药成分、射击原理等一一进行研究学习,一些队员还在不改变枪支结构的情况下对相关部件进行改进,使远距离射击精度提高60%。
“亮相就要精彩,出手就要震撼。”2010年4月3日,特种营组建之初,队员们就确立了这样的目标。
为了这个目标,队员们每天除完成正常训练课目外,还要进行基础体能训练和极限体能训练。特种营某连连长潘峰说,他们每天要完成扛圆木负重1公里跑、着装400米障碍、抓绳上100次、马步推转800次、8公里武装越野和泥潭里抓圆木、搏击、爬行等。
为了这个目标,教官们不断探索创新训练的方法路子。特战二连连长董志华借鉴各国特种部队三轮摩托使用方法,实践总结了原地调头、单边驾驶、隐蔽驾驶等高难度驾驶技术要领;特侦连副连长黄威潜心摸索适应驻军训练条件和营队战士特点的“猎人战斗”训练方法;特侦连排长潘小林利用数学、物理学知识帮助大学生士兵分析拳术、弓弩等训练中的“秘诀”。
在特种营,舞枪弄棒的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霸王花”。今年五一,女特战队员首次亮相,干净利索地完成了隐蔽接敌、楼内搜索、捕俘歼敌等反恐训练课目,让现场所有嘉宾赞叹不止。
特种营营长陈振东说,刚组建时,女兵们俯卧撑没做几个,肚子就疼得不行,跑一圈就累得瘫坐在地上。
为了提高女队员们的体能和技能,连队给她们开“小灶”:三天一次十公里,每天进行俯卧撑、引体向上、百米冲刺等强化训练,心理意志训练和特种技战术课目训练一个都不少。“训练量是一般军人的5倍。”陈振东说,最终,她们用了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普通连队需要2-3年完成的训练课目。
如今,“霸王花”们个个身手不凡、身怀绝技:三寸厚的砖块一掌就能劈断,10多米高的楼房20多秒就能登顶。
特战队员不仅有超强的体能、过硬的技能,还有超出常人般的意志力。
2011年底,队员朱绵超在演示“背断棍”环节中,被击断的木刺插进脸部,血流满面。然而。朱绵超忍痛完成穿越火圈、三人攀登、扛圆木等训练内容。
队员宋德贵在右手骨折的情况下,坚持与战友进行对抗,直到表演结束。队员邵波在参加赛程长达102公里的香港“乐施毅行者”国际越野赛中,大脚趾盖被挤掉,仍强忍刺痛跑完全程。
虽然特种兵的生活是艰苦的,但队员们信心十足。正如女特种兵郭娅君在日记本里写的这样:“只有走过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