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北大校长周其凤跪母祝寿惹争议 画面“违和感”强烈
2012年07月17日 15:43:12来源: 乌鲁木齐晚报
        北大校长周其凤跪母祝寿惹争议

  专业摄录人员记录现场,画面“违和感”强烈

  行孝如“贵族下乡巡视”,引发公众对高等教育忧虑

  北大校长周其凤在其母亲90大寿上,给母亲跪拜祝寿的照片在网络上疯传,对此有人感动,称其孝顺。也有网友认为周校长此次跪拜母亲的行为属于作秀,有拿母亲当道具的嫌疑。其实无论是“感动派”还是“质疑派”都有着一个共识,那就是百善孝为先,无论你是北大校长还是贩夫走卒,都应该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这也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而对周其凤的非议从来就没有断过,此次跪母拜寿照片的非议背后其实是公众对以北大为代表的高等教育的焦虑。

  周其凤

  北大校长周其凤回湖南浏阳老家为母亲庆祝90大寿,长跪在母亲膝前痛哭流涕。母亲80大寿时,周其凤因工作原因未能回家给母亲祝寿,当时决定“母亲90大寿,一定要回来陪母亲”。

  校长跪拜母亲祝寿引来争议

  有网友感动

  周其凤校长跪拜母亲祝寿的帖子于15日晚11点28分发表,共有8张照片。网友“老锣”附有图片描述:7月14日,北大校长、中科院院士周其凤在浏阳市龙伏镇尚埠村的家里,在为90岁的母亲吴美华举办的寿宴上,跪拜感恩。娘说,儿啊,读书时家里穷,让你受苦了。儿说,您80岁生日我工作忙,没回家,对不起……

  这位自称“老锣”的网友受访时表示,参加周老太太90岁寿宴的都是乡里乡亲,他是其中一名,所有来宾不收红包,临走前还收到了礼物。“周其凤下跪瞬间很多人感动得落泪了。”“老锣”回忆说,周其凤跪在了母亲膝前,母子抱头痛哭,整个过程大约有5分钟。

  网友ygh350321说,百善孝为先!赞一个,不管地位高低、富贵贫贱都不能忘了孝顺。网友希热尼沃-洛桑多吉说,天下至善莫过于孝。愿老人家长寿。

  潘石屹更在微博中动情回忆道:“我妈妈临去世前,我问她,您哪里难受?她,我现在说不清楚了。”

  更多的网友在非议

  有人质疑这是作秀。方舟子发表微博表示质疑:“10年前发生了什么国家大事让一名官员一年到头回不了一次老家,现在需要带记者当众排戏补过?”

  “有鼓掌的,有笑的,有哭的,有摄像有摄影,有卡片机有单反,有多角度抓拍,有特写镜头……跪母这出戏的演职员和演员都很配合。”网友吴稼祥表示,下跪是很私人的事情,如此高调,有把母亲做道具的嫌疑。

  另有网友对照片中现场强烈的“违和感”感到不舒服。违和感是一个来自日本的词汇,在日语中使用时,可以表达不对路,有问题的意思。违和感,就是指因为与周围的环境不适应、不协调,而感到无法融入其中,产生一种疏离感的意思。照片中,正是这样一种违和感。不管手持专业摄录设备的人是否为记者,他们和坐在校长母亲旁边的墨镜姑娘一起成了画面中非常“违和”的因素,使得照片在传递温情外,更多的,是一种荒诞的感觉。

  网友Rachel-C-C看了照片就表示“鸡皮疙瘩掉了一地”。网友欣然holamila说,无论如何会感动探母这件事。只是这场面怎么看怎么像新闻发布会呢?还有如评论所说的旁边那些格格不入的靓女们。这件事有必要这么大搞得像“新闻”一样么?

  网友“杨辉adive”写道:“正常人行孝道在家就可以,面对大庭广众还跟着记者,这样的行孝难免让人多言,左边的大婶和右边的姑娘,像是城里人下乡,特别是戴着墨镜参加亲友团聚的场合,俨然不把乡亲们放在眼里,这哪里是行孝,分明是贵族下乡巡视。”

  最后,还是李开复说得最好:对老人来说,长跪不如常探,用钱不如用心,记者不如记着。

  对周校长的非议没有断过

  雷人《化学歌》还没走远

  《化学是你,化学是我》是由北京大学校长、著名的高分子化学家周其凤作词,由北京大学中乐学社演出的歌曲。2011年10月17日网友在微博中上传了这一段“神曲”,该视频随之迅速在微博上走红,不到一天就被转发了两万多次。有网友留言评论“天雷滚滚”,也有网友称“科普就应该这样”。

  这首歌词写道:“化学就是你,化学就是我;父母生下你我是化学过程的结果,你我的消化系统是化学过程的场所,记忆和思维活动要化学过程来描述,就是你我的喜怒哀乐也无非化学物质的神出鬼没……”一开始还有“给力”“不能不火”等网络和口语化歌词,在后来的修改中被拿掉了。

  11位校长助理的质疑还没结束

  近日,网友“摆古论今”微博透露,北大官网公布校领导机构设置中存在11位校长助理,引发一阵声讨,称“北大沦陷”。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表示,无论是27人、23人,还是16人,实际上都太多了。他透露,国外的高校,校长级别的领导一般也就3至4人,国内往往是一个校领导就能出20多个副局级以上的干部。

  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新闻网”上回应,北大的11位校长助理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兼职服务岗位,本职工作还是教学和科研,他们并非“校级领导”。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评论说:北京大学被曝有11位校长助理,另有5位副校长,比国家部委的部长助理还多,这的确是高校行政化、官僚化的出格表现。官本位对中国社会渗透之深,由此可见一斑。记得改革开放之初,大学和科研单位里,教授和科研人员最受尊敬,搞行政“没面子”,现在都是谁有行政职务谁牛X。连北大都沦陷了,让人悲哀。

  文人风骨再遭荒诞讽刺

  而周其凤校长此前最饱受网络非议的,是在陪同中央领导视察学校时,一些被视作失态,有失文人风骨的照片。

  这次照片的爆红,也同样是因为它的超级“违和”感。跪拜母亲本来是很私人的事情,却在大庭广众下进行,身边宾客盈门,还有颇为专业的摄录人员记录现场,一副衣锦还乡范儿已经让人忍俊不禁,更有时尚女性在一旁增加了现场的荒诞感。网友cnapam不无讽刺地说:“楚霸王有云: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人家为母祝寿,天经地义,媒体为什么要盯着呢?”

  非议背后是公众对以北大为代表的高等教育的焦虑

  今年5月份,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武汉大学老校长

  刘道玉在“《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语惊四座。

  刘道玉尖锐地指出: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我们的教育体制,正在培养大批这样的“有毒的罂粟花”!这段话被参会嘉宾发上了微博后,迅速被转发,引发网友热议。

  刘道玉曾说:“一个真正有灵魂的大学校长会给大学赋予美感。”一个真正有灵魂的大学校长也会赋予社会以美感。有学者表示,连续不断的对于周其凤的非议,除了校长本人的问题,更多的是公众对国内高等教育的焦虑。(综合华声在线天涯网现代快报新浪微博)

  网友热议

  感动派

  网友ygh350321:百善孝为先!赞一个,不管地位高低、富贵贫贱都不能忘了孝顺。

  网友希热尼沃-洛桑多吉:天下至善莫过于孝。愿老人家长寿

  @潘石屹:我妈妈临去世前我问她,您哪里难受?她,我现在说不清楚了。

  @酷宇小武:看完很有感触周其凤和我同一个镇,很穷的地方,而很多老人不愿离开故土,在外漂的人确实愧疚。

  理性派

  @周其凤CrAnE韩:主流逻辑已经变成了:曝光了就是炒作给母亲下跪就是作秀。那些喷子还有没有一点良心?我平时接触的高中生大学生比较多,明显看出越小的孩子越没有主观判断能力,越无所畏惧。仁、礼、孝的缺失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的倒退?

  @手机用户1958775483谢谢周其凤校长的行动带给我们的感动,但是,真心的希望您没有作秀的成分!真心的……

  @中国气派1949:各位,趁着父母还健在,多花点时间陪陪他们,能孝顺一天是一天吧,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就晚了。

  @李开复:对老人来说,长跪不如常探,用钱不如用心。

  @鹏城北客:如果你父母能够活到100岁,你每年可以见父母5次,你算算,还能和老人家相聚多少次?而你又有多久没回家了?

  @凌风-韵:行孝要趁早,有多大能力尽多大心,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遗憾终生。

  @众鑫德2187938263:本来给父母磕头是一件尽孝道该有的一个小事情。或许是因为北大校长做了不为怪,而知名媒体把此事报道了大家才觉得怪?我觉得:每个人尽心孝敬父母,媒体积极宣扬孝敬父母,这些都是分内的事!其他的就不要扯远了。

  质疑派

  @方舟子:10年前发生了什么国家大事让一名官员一年到头回不了一次老家,现在需要带记者当众排戏补过?

  网友吴稼祥:有鼓掌的,有笑的,有哭的,有摄像有摄影,有卡片机有单反,有多角度抓拍,有特写镜头……跪母这出戏的演职员和演员都很配合。

标签:北大|校长责任编辑: 韩波
分享到:
每日关注
  • “G20时间”中国开出的“新药方”
  • G20峰会前,加拿大总理和马云关心这几件事
  • 全球调查结果公布 歪果仁原来是这样看待G20的
  • 【独家V观】习近平到青海考察 走进察尔汗盐湖
  • 长春一应届毕业生上班一个月 到手工资仅160元
相关阅读
  • “校长跪母”与“尽孝趁早”
  • 【专题】北大校长跪母祝寿惹争议
  • 网友曝北大有11名校长助理?比部长还牛
  • 周碧华:北大校长周其凤跪拜母亲显大孝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