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杭州一家农贸市场。龙巍摄(新华社发)
继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6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之后,北京市统计局近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6月份CPI同比上涨2.6%,创下21个月以来的最低涨幅,这表明一线城市通胀水平也呈现回落态势。尽管如此,普通民众对CPI的下降感受似乎并不明显,普遍感觉钱还是不经花。为什么居民会有这样的感受呢,CPI未来几个月还会继续下降吗?
物价指数还将继续走低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八大类商品中,除居住类价格涨幅比5月涨幅提高、衣着类涨幅持平外,其他6个类别涨幅比上月均有回落,其中回落幅度大的是食品,涨幅从上月的8.4%回落到6月的6.3%。鲜菜涨幅环比连续3个月下降,猪肉涨幅连续5月环比下降,这些因素带动CPI涨幅回落明显。
“目前北京通胀压力明显得到缓解。”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邢志宏表示,在当前整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内外需求不旺,输入性通胀压力缓解以及翘尾因素减弱等多重叠加因素之下,预计三季度CPI会稳定在当前这个较低的水平。
对于CPI是否会延续当前下行走势,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本轮CPI同比的低点最早可能在今年10月前后达到,最晚可能要到明年年中才会出现。在他看来,未来物价回升时点取决于刺激政策对增长的实际带动程度。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报告也指出,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同降致CPI同比大幅下行,全年物价将呈前高后低,7月份CPI将继续大幅下行,10月份或至年内最低点。
居民仍感觉物价高
然而,与统计数据显示通胀压力回落明显相比,普通民众并未明显感受到物价涨势趋缓,反而感觉许多商品仍在不断涨价,购买力下降是最普遍的感受。
财经评论员余丰慧对本报记者表示,居民之所以感觉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物价指数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一是虽然蔬菜、肉类价格下降了,但是,大蒜、鸡蛋等价格仍在高位,同时一部分日用品价格和饮食价格上涨较为明显。也就是说物价回落是在此前高位基础上的回落。二是居民拿当前物价与自己的收入对比,感觉物价仍很高,承受能力仍然有限。
邢志宏认为,CPI统计反映的是居民用于消费支出的一揽子商品和服务,是若干个商品服务价格在一定时期的总体平均数,而每个人对一时、一地、一种商品或服务价格的感受肯定存在着差异,所以不可能每个人的感受都跟CPI变化一样。此外,从当前数据看,CPI涨幅虽有较大幅度回落,但依然还是在上涨。同时,8个领域的物价涨幅也并不一样,这些领域中,与市民关系最大的就是食品价格,而食品价格涨幅是6.3%,远远高于CPI涨幅,这也是大家感觉有些不一致的原因。
增加收入提高承受力
如何才能消除居民对CPI感受上的巨大差异呢?余丰慧认为,应从3个方面努力:首先,物价回落基础是不稳定的,控制物价、抑制通胀政策不能有丝毫放松。其次,统计数据特别是牵扯百姓切身生活的物价指数数据一定要挤干水分,确保真实性,确保真实反映居民对物价的心理感受。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大幅度提高百姓收入特别是中低群体的收入水平。使得居民收入增速把物价上涨指数远远抛在后面,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水平进而增强其对物价走高的承受能力。因此,无论从增强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还是从刺激消费、启动内需上,都要求尽快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事实上,在当前GDP增幅与CPI涨幅双双回落的形势下,提振内需、扩大消费是稳定增长、遏制经济增速下滑的有效手段,而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则是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因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而其中关键的一项改革就是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要不断扩大对中低收入阶层的保障,增加转移支付,让老百姓有安全感,他们才能敢于消费。此外,还要不断增加就业机会,增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以此来提高居民的收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